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在辽宁西部,大凌河蜿蜒而过,滋养着一片充满故事的土地——朝阳市双塔区。这片总面积达500平方公里的区域,不仅是朝阳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更承载着数千年的历史底蕴,融合了自然美景与人文胜迹。
     一、区域概况与乡镇简介
     双塔区下辖4个乡镇,分别是他拉皋镇、桃花吐镇、孙家湾镇和长宝营子乡,每个乡镇都有其独特之处。
      他拉皋镇:地处双塔区近郊,交通便利。镇域内农业发展态势良好,近年来不断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特色农产品如蜜薯等种植规模逐渐扩大,形成了一定的产业优势。同时,依托靠近城区的地理优势,积极发展城郊型经济,在农产品加工和乡村旅游等领域不断探索,为当地居民增收致富开辟了新路径。
      桃花吐镇:历史文化底蕴较为深厚,这里有着独特的民俗风情。农业方面,以慕容麦种植加工为特色产业,推动了农业产业化发展。此外,桃花吐镇自然风光优美,每逢春季,漫山遍野的桃花竞相开放,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赏,逐渐形成了以赏花为主题的乡村旅游项目,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
      孙家湾镇:建国前后为朝阳县十二台区所辖,2006年划归双塔区管辖。这里因大枣而闻名,大枣种植是当地的支柱产业之一。孙家湾镇的大枣口感鲜美、营养丰富,在市场上颇受欢迎。当地围绕大枣产业,开展了一系列的深加工,如制成枣干、枣酒等产品,进一步提升了产业附加值。同时,蛋鸡育雏基地也颇具规模,为当地经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长宝营子乡:以林果产业为重点,漫山遍野的果树是这里的一大特色景观。春季繁花似锦,秋季硕果累累。除了林果种植,长宝营子乡还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积极发展生态旅游,让游客在欣赏自然风光的同时,体验采摘的乐趣,感受乡村生活的宁静与美好。
     二、历史沿革与文化脉络
     双塔区历史源远流长。春秋时期,这里属山戎、东胡的活动区域,游牧民族的奔放与豪迈在这里留下了最初的文化印记。战国时,直至东汉,此地属辽西郡、昌黎郡,中原文化开始逐渐渗透,与当地文化相互交融。
     东晋、十六国时期是双塔区历史上的重要阶段,这里先后属前燕、前秦、后燕、北燕,前、后燕曾建都龙城(即双塔区境),长达百年之久,“三燕古都”的称号由此而来。这一时期,鲜卑文化与中原文化深度融合,在建筑、艺术、风俗等方面都产生了独特的风格。从出土的文物中可以看到,既有鲜卑族传统的马具、饰品等,又有受中原文化影响的陶器、青铜器等,这些文物见证了当时多元文化交融的繁荣景象。
     南北朝时,北魏、东魏、北齐设营州,领昌黎、建德二郡;隋置柳城郡;唐置营州;辽属中京大定府,置霸州,兴宗重熙十年(1041年)升兴中府 ,此后历经金、元、明、清等朝代,行政区划虽不断变化,但双塔区始终是连接东北与中原地区的重要节点。
     清乾隆三年(1738年),清政府在凌源设塔子沟厅,双塔区为塔子沟厅东境,隶承德府;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相关厅制有所调整;光绪三十年(1904年),升朝阳县(双塔区)为朝阳府,领多县。民国时期,这里的归属又多次变更。
     1945年境内相继解放,归热河省管辖;1946年一度被国民党占领;1947年全境再次解放,仍属热河省。1956年划归辽宁省,1958年以朝阳县城区(双塔区)设立朝阳市,此后又经历了撤市并入、专区设立等阶段。1984年6月30日,朝阳市升为省辖市,设立双塔、龙城两个区,双塔区正式诞生。
     三、历史人物
     双塔区这片土地孕育了不少杰出人物。东晋十六国时期,慕容皝作为前燕的建立者,在龙城(双塔区境)定都,他重用汉族士人,推行汉化政策,促进了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慕容皝重视农业生产,兴修水利,使得前燕的经济得到了发展;在军事上,他积极扩张领土,增强了前燕的实力,为东北地区的统一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到了近现代,双塔区也涌现出许多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的人物。他们在各自的领域发光发热,有的投身教育事业,培养了无数人才;有的致力于科学研究,为推动科技进步贡献力量;还有的在商业领域拼搏,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虽然他们可能不像古代帝王将相那样广为人知,但他们的努力和成就同样值得铭记。
     四、必游景点与历史遗址
      朝阳北塔:坐落于双塔区慕容街北端,始建于北魏孝文帝太和年间,有着极为传奇的历史。最初是文成文明皇后冯氏始建的木塔,名为思燕佛图,后毁于火灾。隋仁寿二年(602年),在烧毁的旧址上重新建塔,隋文帝赐名“梵幢寺塔”。唐天宝年间,唐明皇李隆基下旨令营州刺史安禄山修缮佛塔,并更名“开元寺塔” 。辽初年,塔名又变为“延寿寺塔”,辽重熙十三年(1044年),再度维修并最终定型。清代,因城中三塔鼎足而立,依方位分别称作东塔、南塔与北塔,朝阳北塔由此得名。它是东北地区现存年代最早的佛塔,为方形空心十三级密檐式砖筑佛塔,高42.6米,由夯土台基、砖台座、须弥座、塔身、塔檐和刹顶等部分组成,1988年1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是朝阳市古城的象征和东北佛教的典型代表。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朝阳南塔:建于辽代,位于朝阳市老城区内,为方形空心十三级密檐

第1章 朝阳市《双塔区》[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