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家后院檐下凉风习习,两个哥儿坐在椅子上缝补衣服。
武宁凑近月哥儿,只见他捏着一根针刺入布料,针头顺畅地在布料间穿入穿出,最后整根针往外一拉,布料上整齐的针脚就出来了。
他竟然还说这是最简单的!
“我也这样连着上下动,拉线后怎么就是歪的。”武宁手里的衣服破口处有来回拆开又缝合的痕迹。
月哥儿指着缝合处耐心说道:“这叫平针缝,你先一针一针缝吧,不熟练时这样缝不容易歪。”
武宁闻言继续低头忙起来,月哥儿停下手里的活儿仔细帮他看,若是缝偏的迹象他就开口提醒一下,傍晚日光稀薄,两人坐着也不觉闷热烦躁。
月哥儿静静看着不厌其烦拆线再重新下针的宁宁,心里既意外又感慨,他想,“爱”真是个奇妙东西,爱让人痴狂暴躁,爱也让人平静努力。
“......这样成吗?”武宁迟疑停手,拉直线后扯扯布料迟疑问道,月哥儿看过后点头肯定,“当然!你看看,比前头几次紧密平整,还没走歪。”
“你就照刚刚那样儿继续,等熟练了我再教你其他的。”
武宁刚有点开心闻言又苦恼起来:“还有其他的啊......”
“有的,回针缝啊,锁边缝啊,包边缝啊......”
武宁喜欢月哥儿这样轻声细语地说话,他先前回山脚住时让阿娘教自己缝衣服,两人嗓门都大,一个教得恼火一个学得头疼,不知怎么地就从缝衣服变成争吵谁先嗓门大的。
武婶子被儿子气着了,心里有点后悔在孩子小时太纵容他跟丈夫学打猎。
武阿叔不敢靠近堂屋,更不敢出声,原在院子干活的他赶紧起身往老屋走,生怕引火上身。
最后还是林淼从老屋出来,轻声哄劝道:“娘别生气,要不你教我吧,我学也一样。”
母子俩异口同声:
“不行!”
“那怎么成?”
武宁还是觉得月哥儿教得好,在山脚学十天线都走不直,在村里一下午就学会了。
不过这话他不敢说,传到阿娘耳朵就完了。
周舟这会儿就在去山脚的路上呢,这几天在临泉村换笋干,咸鸭蛋换掉了一箩筐,可把他美了。
两人缓了缓劲儿在家休息一天,正好空出牛车让郑老爹驾去上河村,雷大头前几天让来响水村的人捎话,说家里要卖猪,喊郑老爹去收。
郑大娘感慨:“去年夏天卖给他两只猪崽,现在都能卖钱了,时间过得真快。”
周舟也记得呢,去年母猪生的小猪崽家里也留了两只,如今在鲁康和孟辛的勤快喂养下长得肥膘体壮,他问:“那咱们家的什么时候杀?”
两只猪养有十个月,可以考虑宰杀了,郑大娘:“晚点吧,等新房子建起来杀一头热闹热闹,另一头问问你阿爹怎么安排。”
接亲路附近,武宁家开垦的旱地长出谷物植株,周舟仔细一看发现和去年一样种了花生。
两人走到山脚,周舟拉着郑则往另一边的树林小道走去。
他在尽头好奇张望,一座簇新整洁的新房子坐落在不远处,房子大门紧闭,隔壁的厨房小屋也安安静静,院子前的泥巴地被夯实了,因为无人走动打理,院子四周较为松散的角落里冒出杂草。
周舟轻声问:“李猎户建了新房,他都不住吗?”
郑则瞧这房屋也不像有人气的样子,他摇摇头说也不知道,周舟不在响水村的这段时间他也两头跑,很少留意村子里的事。
两人走到小坡底看到有两头羊四处走动,院门口有说话声,武婶子背对他俩正在整理土坡一小块地,他喊道:“婶娘!”
武婶子转身,惊喜地直起身子喊道:“周舟啊,你回来啦?”
院子栏杆也走来两个人伸头看,武阿叔和阿贵叔都在呢,两人笑道:
“舟哥儿啊,你再不回来勇叔就认不得人喽。”
“舟哥儿,母羊生崽你没见着咧!”
几人回到院子里,郑则和两位阿叔在院里聊天,周舟和武婶子进了厨房,“我带咸鸭蛋来给你们尝尝,从白石滩那边带回来的,咸香沙糯可好吃了,婶娘你早饭用来夹馒头也好。”
武婶子的卷发从头巾上冒出来,上头挂有杂草,周舟伸手帮她摘掉,继续说:“阿娘不知道你们有没有留种子,让我带南瓜籽来,她说和去年一样往坡上一撒就成了。”
“哎,记得了,在婶娘家吃点东西吧,宁宁知道你回来没?”
武婶子好长一段时间没见着周舟,接过咸鸭蛋后拉他坐下说说
第184章 见见人,报报平安[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