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46章 盐运业务巩固[1/2页]

大民富商苏半城 竹晴园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一、漕运体系破冰
     同治十年暮春,扬州盐运使司公署外的垂杨柳泛着新绿,苏半城的青缎马褂沾着晨露,匆匆穿过公署二门。半月前他刚从两淮盐场巡视归来,靴底还沾着淮北盐滩的白硝——那片被称为34;锅底洼34;的盐碱地,经他引入淡水淋卤法改良后,出盐率提升了三成,但运输瓶颈却像块巨石压在心头。
     34;苏老板,这是最新的漕运时刻表。34;盐运使陈启泰的幕僚递来黄纸抄本,墨迹未干的字迹间,34;洪泽湖段淤塞34;的批注格外刺目。自黄河改道后,京杭运河苏北段年年淤堵,盐船动辄滞留数十日,去年冬季甚至发生过船工凿冰抢道的斗殴事件。
     苏半城指尖敲着抄本:34;卑职斗胆提议,在清江浦设中转盐仓,将淮北盐场的生盐先陆运至此,再转漕船南下。34;他展开羊皮地图,红点标记的中转仓位置恰好位于运河与盐河交汇处,34;另可仿漕粮分段押运之法,将全程分为三段,每段设专职押盐使,责任到岗。34;
     陈启泰抚须沉吟:34;分段押盐需增设官吏,恐遭御史弹劾糜费。34;
     34;不需朝廷一文钱。34;苏半城从袖中取出账册,34;卑职愿自掏腰包建仓设卡,所得盐运差价三七分成——官府拿七,商户拿三。34;这招34;以商养官34;果然打动对方,陈启泰目光一亮,手指在地图上重重一点:34;准了!但需立字为据,三年内若不能疏通漕运,中转仓充公。34;
     二、盐帮势力收编
     暮色浸透扬州城时,苏半城的马车停在瘦西湖畔的34;盐帮议事堂34;。青石板路上,十八位盐帮舵主的灯笼依次亮起,宛如一条暗红色的长蛇。自朝廷推行34;票盐法34;后,传统盐帮势力被削弱,但码头上的装卸、押运仍由他们把控,去年竟发生过舵主私扣盐船索要34;辛苦费34;的事件。
     34;苏大老板好大的架子!34;洪帮舵主刘大麻子拍着桌子,铜烟袋在烛火下泛着冷光,34;听说你要设中转仓,是想断我们的生路?34;堂中顿时响起一片附和声,有人踢翻条凳,有人手按刀柄。
     苏半城不慌不忙解开马褂,露出左手臂上的刀疤——那是七年前救漕粮时被缆绳勒出的旧伤:34;各位兄弟可知,去年漕船滞留期间,有多少盐包受潮结块?34;他抓起桌上的茶盏摔在地上,碎片飞溅间,从袖中撒出一把白盐,34;就像这碎瓷片,受潮的盐运到江南,每包要折损三成重量!你们拿的辛苦费,实则是从自己兜里掏银子。34;
     众人面面相觑,气氛稍缓。苏半城乘势抛出方案:34;中转仓设39;验盐司39;,每包盐过秤时多算五斤损耗,这五斤便算作各位的39;防潮津贴39;。34;他又取出一叠契约,34;另聘各位兄弟为押盐护卫,每月饷银比码头搬工高两倍,但有一条——34;他目光如刀扫过众人,34;再敢私扣盐船者,剁指谢罪!34;
     刘大麻子盯着契约上的朱砂手印,忽然咧嘴大笑:34;苏老板够狠!老子就认钱不认人,签了!34;当十八枚血红的指印按在契约上时,窗外惊雷炸响,一场春雨淅淅沥沥落下来,洗净了议事堂前的青石板。
     三、技术革新阵痛
     端午次日,清江浦中转仓落成。苏半城站在新修的石码头上,看着首批陆运盐车缓缓驶入。押车的账房突然惊呼:34;苏老板,盐包渗水!34;数十辆牛车的竹席下,白花花的盐卤正顺着车辙流淌。
     34;是松木盐车的问题!34;跟在身边的德国技师穆勒蹲下身,用牛皮刀刮起车底结晶的盐霜,34;松木含松脂,遇盐水会腐蚀,必须改用铁箍楠木车。34;但楠木车造价是松木的五倍,且需从福建深山采伐,幕僚们纷纷摇头:34;成本太高,不如照旧用松木车,多算些损耗便是。34;
     苏半城却盯着远处正在装卸的漕船,忽然想起父亲临终前的话:34;做生意要算大账,更要算远账。34;他转身对穆勒说:34;三个月内造出十辆楠木样板车,费用从我私账出。34;又招来扬州最大的车马店老板

第46章 盐运业务巩固[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