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重织
第一章 秋茧落秤,九月的湖州,连空气里都飘着蚕茧的焦香。林晚秋站在缫丝厂车间门口,看着电子秤上跳动的数字,指尖微微发颤。今年的鲜茧收购价又涨了,每公斤42元的标价像把钝刀,割着她本就单薄的利润表。
34;林总,这批茧子的解舒率只有68%。34;技术主管老李举着检测报告追上来,34;按这个出丝率算,生产成本要超过...34;他没说完,目光落在车间里停转的机器上。去年这会儿,四条生产线还在满负荷运转,如今只有一条在慢悠悠吐着银丝。
手机突然震动,是行业群里弹出的消息。广东最大的生丝出口商34;华锦34;宣布降价15%清库存,配图是堆积如山的坯绸。林晚秋咬了咬唇,点开计算器:自家34;云丝34;牌6A级生丝成本价每公斤580元,华锦这一轮抛售,市场价怕是要跌破500。
微信提示音又响,是父亲发来的视频。川西高原的桑园里,老人正带着工人采摘最后一茬桑叶,身后新搭的光伏板在阳光下泛着蓝光。34;晚秋啊,县上推广的39;蚕桑+光伏39;项目,每亩能多收两千块...34;老人的声音混着风声,林晚秋却听出了弦外之音——家里三十年来的老茧站,也快撑不住了。
第二章 危局初现
行业峰会那天,杭州西子湖畔的会议厅里坐满了人。林晚秋数了数,往年坐满500人的场子,今年空了三分之一。主席台上,中国丝绸协会会长的声音带着焦虑:34;越南生丝已经拿到ZARA的全球供应链准入资格,他们的成本比我们低12%...34;
茶歇时,她听见有人小声议论:34;达利丝绸上个月裁了两百人,生产线停了三条。34;手里的青瓷杯突然发烫,她想起自家仓库里还囤着去年高价收的30吨茧丝,如今市价缩水近百万。
34;林总,好久不见。34;带着川音的问候打断思绪。来人是四川蜀锦集团的少东家苏明远,袖口还沾着新鲜的蚕茧碎屑。这个总被戏称34;丝绸疯子34;的年轻人,去年刚把家族企业的研发投入提高到5%。
34;苏总这是刚从车间来?34;林晚秋看着他手里的样品袋,里面装着几缕泛着珍珠光泽的丝线。
34;抗菌生丝,嵌了纳米银颗粒。34;苏明远递过检测报告,34;日本企业卖800元/公斤,我们成本能控制在550。34;他忽然压低声音,34;但单打独斗没用,越南人正在仿我们的技术。34;
这时,会务组突然宣布临时议程:广交会遭遇集体压价的12家企业代表,要分享突围经验。林晚秋摸出手机,给助理发消息:34;把我们和意大利客商谈崩的那份合同找出来。34;
第三章 破冰之约
在苏州拙政园旁的茶馆里,林晚秋见到了传说中的34;行业救火队34;——浙江华丝的老总和广西缫丝联盟的秘书长。茶过三巡,有人推来平板电脑:34;这是越南生丝的成本拆解表,他们用的是印度杂交蚕种,饲料成本比我们低30%。34;
34;但我们有技术储备。34;苏明远把抗菌生丝的小样摊在桌上,34;去年我们研发的导电纤维,已经送进华为实验室。34;他调出一组数据,34;川浙两地的茧质差异刚好互补,浙江的高等级茧做精品,四川的双宫茧可以开发绢纺。34;
林晚秋突然想起父亲桑园里的光伏板:34;如果我们联合建立原料集采平台,四川的蚕农能稳定销路,浙江企业的原料成本至少降8%。34;她翻开笔记本,34;还有欧盟的GOTS认证
第23集:《与国内同行合作》[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