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21集:国际合作深化[1/2页]

大民富商苏半城 竹晴园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商海经纬:青瓷与硅芯片的和弦
     日内瓦湖畔的深秋,梧桐叶被晨霜染成琥珀色,贴在威尔逊宫的花岗岩阶上。苏晓站在落地窗前,看着远处阿尔卑斯山的雪线,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西装袖口——那料子是苏杭工坊特制的云锦,暗纹里织着苏式园林的月洞门。手机震动起来,屏幕上跳出助理发来的消息:34;苏总,洛桑理工的材料学教授已在会客室等候,带着他们新研发的纳米陶瓷涂层样本。34;
     她深吸一口气,推开镶着铜饰的厚重木门。会议室长桌对面,坐着三位西装革履的欧洲人,居中那位银发老者推了推金丝眼镜,指尖敲了敲面前的白色瓷盘:34;苏小姐,这是用你们39;雨过天青39;系列瓷土烧制的试片,经过我们涂层处理后,抗弯强度提升了37%。34;瓷盘边缘躺着几枚指甲盖大小的芯片基板,在灯光下泛着温润的玉色光泽。
     一、冰山下的暗涌
     这场谈判的序幕,实则在半年前就已拉开。当苏晓在德国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看到自家生产的特种陶瓷部件被用于某国际巨头的量子计算机原型机时,她敏锐地捕捉到展台上那位技术总监眼中一闪而过的惊讶。34;这不是普通工业陶瓷,34;对方用带着巴伐利亚口音的英语说,34;它的热导率和介电常数组合,简直是为高频芯片量身定做。34;
     消息传回国内,苏明远正在查看新一批景德镇御窑厂复刻的34;甜白釉34;瓷胎。他放下手中的放大镜,指节叩了叩案头的《天工开物》:34;晓丫头,老话说39;酒香也怕巷子深39;。咱们苏家长于器物之道,但在全球产业链的坐标系里,得学会把39;器39;变成39;势39;。34;
     首当其冲的是标准壁垒。当苏晓团队带着检测报告前往硅谷某半导体设备商总部时,对方技术官将文件推回:34;我们的供应链只接受ISO 认证,而你们的瓷土配方...更像是博物馆藏品。34;翻译小声提醒,那串标准编号是该企业去年刚主导制定的行业新规。
     回程的飞机上,苏晓看着舷窗外的云海,突然想起父亲讲过的往事——祖父苏承宗当年为了打开南洋市场,曾带着整船的青瓷茶具在新加坡港蹲守三个月,用传统锔瓷工艺修复了当地望族祖传的明代瓷瓶。34;商业谈判从来不是算术题,34;她在笔记本上写下,34;而是寻找文化公约数的过程。34;
     二、青瓷上的微积分
     转机出现在一场巴黎古董双年展上。苏晓受邀出席34;东西方材料美学34;论坛,演讲台上,她没有展示冰冷的技术参数,而是带来了三件特殊的展品:一件宋代汝窑残片,一件用现代3D打印技术复刻的瓷质齿轮,还有一块嵌入了纳米传感器的青瓷镇纸。
     34;中国陶瓷的本质,是对39;土与火39;的数学诠释。34;她用流利的法语说道,34;我们的祖先在一千年前就掌握了氧化铝与二氧化硅的分子配比,而今天,苏式陶瓷实验室正在用原子层沉积技术,让传统配方在芯片制程中获得新生。34;台下,那位曾拒绝合作的硅谷技术官正用手机拍摄PPT上的矿物成分图谱。
     真正的较量在后续的技术对接会。当苏晓团队拿出用景德镇高岭土改良的陶瓷基板时,对方的材料工程师递来一份长达78页的技术质询清单,从烧结温度曲线到热循环测试标准,每一项都指向中国陶瓷产业的传统软肋——标准化生产。
     34;你们的工艺像水墨画,34;对方首席科学家敲着数据图表,34;充满灵性,但缺乏可复制的参数体系。34;苏晓没有反驳,而是播放了一段视频:景德镇老匠人用竹刀修坯的手部特写,与工厂里机械臂的运动轨迹在屏幕上重叠。34;我们正在建立39;非遗工艺数据库39;,34;她点击鼠标,调出一组对比数据,34;这位老师傅三十年的手感,现在可以转化为0.01毫

第121集:国际合作深化[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