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564章 大宋的脊梁立起来了[1/2页]

北颂 圣诞稻草人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赵祯一哆嗦,差点没激动的跳起来。
     赵祯知道有喜讯,可没想到喜讯这么大。
     河西之地,尽归吾宋?
     开疆拓土,数州之地?
     在他的治理下,大宋开疆拓土数州之地,他将会在史书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以后到了太庙里,也能直起腰杆,跟太祖太宗的亡魂说话。
     更重要的是,有如此大功傍身,以后朝堂上的那些老臣,谁还敢拿他年龄小说事?
     王曾、吕夷简二人,五内俱震,心头骇然莫名,惊的张着嘴说不出话。
     此前他们二人还在为河西之地的战事担忧,还准备放手一搏。
     可还没等到他们两个放手一搏,河西就被拿下了。
     惊喜来的太快,他二人一时半刻有些接受不了。
     赵祯却已经缓缓回神,激动的催促着陈琳,“快!快将捷报拿过来给朕瞧瞧!”
     陈琳喜形于色,小跑着走到了将士们面前,双手捧过了信筒,攀上了御阶,眼见赵祯在哪儿焦急的找东西,准备打开信筒的锁扣,陈琳贴心的用手一拧拧开了信筒恭敬的将信筒递到了赵祯面前。
     赵祯见此,收回了追寻的目光,夸奖了陈琳一句。
     “你这老货,倒是贴心……”
     赵祯拿过了信筒,取出了捷报,迫不及待的翻看。
     陈琳笑眯眯的躬身伺候在一旁。
     赵祯一目十行的看完了捷报,看到了末尾,看到了河西之地尽归大宋,看到了李迪、寇季二人红彤彤的印玺以后,豪迈的将捷报扔给了陈琳。
     “拿去给两位爱卿看看……”
     陈琳捧过了捷报,拿去给王曾和吕夷简。
     赵祯脸上的喜色难以掩饰,在御阶上来回踱步。
     许久以后,终于压制不住心头的欢喜,放声大笑。
     “哈哈哈哈哈哈……”
     赵祯笑的很畅快,笑的前所未有的开怀,声音传遍了资事堂内外。
     在赵祯放声大笑的时候。
     王曾、吕夷简二人也回过了神,他们从陈琳手里拿过了捷报以后,迫不及待的阅读了一番。
     在阅读完了捷报以后,二人脸上皆浮起了一丝笑意。
     等他们的目光跟赵祯对上以后,三人皆放声大笑。
     “哈哈哈……”
     “痛快!”
     “痛快啊!”
     “河西之地尽归我大宋,我大宋的国力将会上升到前所未有的地步。”
     “……”
     他们已经许久没有这么畅快的笑过了,如今心头的阴翳散尽,他们终于可以放声大笑,痛快的大笑。
     赵祯豪迈的道:“派人去告诉宫门口跪着的薛田子嗣,让他趁早给朕滚蛋。不然朕就以胁迫君王之罪,将他们举家流放。”
     寇季在河西立下了泼天大功,赵祯终于可以霸道的维护寇季一回了。
     至于满朝文武会不会因此弹劾他,赵祯根本不放在心上。
     寇季如今有大功在身,红的发紫,满朝文武只要不是棒槌,都不会在这个时候,去跟寇季作对。
     立下大功的人,就该有点特殊的待遇。
     不然,以后谁还愿意帮朝廷立功?
     即便是平日里对赵祯言行十分挑剔的王曾,在听到了赵祯的蛮横之语时,也没有说什么,反而笑的更大声。
     赵祯高兴的在御阶上来回踱步,他似乎觉得回护寇季,不足以彰显自己激动的心情,又下令道:“陈琳,你去内库直取一些钱财,去购买一些酒肉,分发给汴京城的百姓。
     我大宋尽得河西之地,就应该举国欢庆。
     就应该满城欢唱。”
     王曾、吕夷简二人听到此话,并没有阻止。
     官家高兴了,给汴京城里的百姓们发酒肉米面等东西,在大宋朝并不是什么新鲜事。
     早在太宗朝的时候就有先例。
     太宗皇帝在位的时候,恰逢冬日严寒,冻死的百姓良多,太宗皇帝大手一挥,就给百姓们发了炭薪,让百姓抵御寒冬。
     此事还被真宗皇帝当成了惯例,每逢寒冬之际,朝廷就会给百姓们发一些炭薪。
     后世还有学者,将其引为成语‘雪中送炭的由来之一。
     赵祯再下达了发放酒肉的御令以后,继续道:“传旨下去,大赦天下……”
     王曾、吕夷简二人闻言,终于不再沉默。
     王曾在赵祯话音落地以后,急忙道:“官家,不妥……”
     吕夷简接过话茬道:“臣刚才看寇吏部递上的文书,文书中提到,河西之地的人,已经被西夏人屠戮一空,如今偌大的河西,没剩下多少百姓。
     今岁我大宋并没有什么灾难,所以没什么难民,可以迁移过去。
     充实河西人口的重任,八成就要落在罪囚们身上了。
     若是官家你大赦天下,将罪囚放出了牢房,寇吏部问您要人的时候,您又拿什么给他。”
     赵祯愣了愣,点头道:“爱卿言之有理,是朕过于激动,没有考虑到河西缺人的事情。”
     “说起来,河西之地的人,真的是西夏人屠戮空的吗?”
     王曾不合时宜的插了一句话。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赵祯、吕夷简闻言一愣。
     吕夷简沉默了片刻以后,大声的道:“河西之地的人,当然是西夏人屠戮空的。唯有那些残暴的西夏人,才会做出屠戮人口,劫掠人口的事情。
     我大宋乃是礼仪之邦,我大宋将士,自然也是恪守礼仪之辈,怎么可能做出那种凶残的事情呢?”
     赵祯、王曾二人点点头,深以为然的附和。
     “爱卿言之有理……”
     “吕相言之有理……”
     “……”
     三人十分默契的将所有的坏名声,全部推到了西夏头上。
     就在三人为河西大捷的事情振奋不已的时候。
     一个小宦官匆匆赶进了资事堂,低声禀报。
     “启禀官家,文武百官们齐聚在了宫门外,似乎有事求见……”
     赵祯听到了这话,缓缓点头,“看来他们也得到消息了……不然不会这么快赶到宫门口……下去告诉守宫门的将士,放他们进来,在垂拱殿内候着……”
     ……
     半个时辰以后。
     赵祯穿戴上了御袍,领着王曾、吕夷简二人,出现在了垂拱殿内。
     满朝文武,齐聚在垂拱殿内,等到赵祯到了以后,齐齐施礼。
     赵祯在他们施礼过后,戏谑道:“到的还挺齐,比朕平日里召见还齐……”
     满朝文武一脸苦笑,却没有说话。
     赵祯坐正了,继续道:“诸位都到了,想必已经得到了消息……”
     说完这话,赵祯不再言语。
     满朝文武愣了。
  

第564章 大宋的脊梁立起来了[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