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02章 记得高中同学聚会[1/2页]

权势巅峰:分手后,我青云直上 风时运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慰问活动进行得很顺利。
     郑仪走访了几户困难群众,详细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和来年的打算。
     当来到最后一家,残疾人老杨的土坯房时,眼前的一幕让他愣住了。
     破旧的堂屋里,摆着一张擦得锃亮的八仙桌,桌上放着几碗热气腾腾的菜。
     老杨拄着拐杖迎上来,布满老茧的手紧紧握住郑仪:
     “郑书记,听说您昨晚为咱老百姓讨公道,连年夜饭都没吃上。我和老伴特地准备了几个家常菜,您一定得尝尝!”
     郑仪正要推辞,旁边的周阳轻轻碰了碰他胳膊:
     “书记,这是老人的一片心意……”
     桌上是再普通不过的农家菜:腊肉炒蕨菜、土鸡蛋炖蘑菇、自家腌的咸鱼...却让郑仪眼眶发热。
     他一把握住老杨粗糙的手:
     “好,咱们一起吃个团圆饭!”
     屋里很快挤满了人,村干部、邻里乡亲都来了,热闹得像个小集市。
     老杨的小孙子偷偷把一枚糖果塞进郑仪口袋,小声说:
     “郑叔叔,等我长大了也要当官,像您一样给老百姓办事!”
     郑仪摸摸孩子的头,把糖果剥开塞回他嘴里:
     “好啊,不过要记住,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
     众人哄堂大笑。
     郑仪举起酒杯:
     “来,我敬大家一杯!祝咱们青峰县越来越好,老百姓的日子越来越红火!”
     “干杯!”
     欢声笑语中,新年的阳光透过窗户照进来,洒在每个人幸福的脸上。
     这个特殊的春节,郑仪在田间地头、在贫困户家中、在老百姓的笑脸里,找到了最珍贵的年味。
     慰问活动结束后,郑仪在县委大院前与众人告别。
     周阳搓着手叮嘱道:
     “郑书记,路上注意安全,替我们给您父母拜个年!”
     高琳将打包好的药材礼盒放进后备箱:
     “郑书记,这些都是乡亲们送的土特产,都是咱们中药材基地的成果。”
     郑仪点点头,钻进车里摇下车窗:
     “县里有什么情况随时联系。”
     车子驶出县城,窗外的雪渐渐停了。郑仪望着远处起伏的山峦,难得露出一丝倦色。他掏出手机,拨通了家里的电话。
     “妈,我出发了,大概三小时到家。”
     电话那头传来母亲欣喜的声音:
     “好好好,饺子馅都和好了,就等你回来包!你爸今早特意去买了你最爱的酸菜......”
     挂断电话,郑仪靠在座椅上闭目养神。
     这几个月在青峰县的点点滴滴在脑海中闪回,从初到时周阳的试探,到扶贫资金的整顿,从药材基地的推进,到除夕夜的风波......
     “书记,前面就是松林县界了。”
     司机轻声提醒。
     郑仪睁开眼,看到路边“松林县欢迎您”的标牌。
     这是他的家乡,父亲工作了三十多年的地方。
     当车子拐进机械厂家属区时,郑仪远远就看到父亲裹着旧棉袄站在楼门前张望。
     那个曾经挺拔的身影如今已有些佝偻,花白的头发在寒风中轻轻颤动。
     “爸!”
     郑仪刚下车就快步上前。
     郑建国眼眶微红,粗糙的大手拍了拍儿子的肩膀:
     “好小子,总算回来了!”
     他打量着郑仪身上略显单薄的外套,皱眉道:
     “怎么穿这么少?”
     父子俩边说边往楼上走。刚进家门,带着面粉味的温暖气息扑面而来。
     厨房里,郑母正麻利地擀着饺子皮,桌上摆着几样家常小菜。
     “妈。”
     郑仪轻唤一声。
     郑母转身,围裙上沾着面粉,眼里闪着泪光:
     “瘦了......”
     她伸手摸摸儿子的脸。
     “先去洗把脸,马上就能吃饭。”
     简单的一顿团圆饭,郑仪却吃得格外香甜。
     父亲絮叨着机械厂的老同事近况,母亲不停地往他碗里夹菜。弟弟郑浩则兴致勃勃地讲述着高三的学习生活。
第202章 记得高中同学聚会[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