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刘部长……”
     张定坤站起身,看向身旁的刘建华。
     刘建华点点头,掏出手机,屏幕上显示着一条刚刚收到的新信息。
     “刚收到汇报,另一组查实了合作社账目和贫困户签约名册,与郑仪提供的材料完全一致,没有虚假。”
     刘建华的声音在雨声中格外清晰。
     “抽查了七户未在宣传片露过面的农户,六户对合作社评价积极,一户……就是那个杨老歪。”
     张定坤没说话,只是微微闭了闭眼。
     这时,一辆溅满泥水的越野车疾驰而来,吱嘎一声停在田埂边。
     郑仪撑着一把旧伞下了车。
     他裤腿挽起,脚上的旧胶鞋糊满了泥浆,显然刚刚也奔波在其他地块。
     “张书记,刘部长。”
     郑仪快步走到两人面前,雨水顺着他的伞沿滴落。
     “苗情怎么样?”
     他的目光直接投向脚下的柴胡地,带着一种农人看庄稼的本能关切。
     张定坤深深地看了郑仪一眼。
     眼前的年轻人,脸上没有一丝昨日会议上的精明干练,也没有被调查时的紧张辩解。
     此刻的他,更像一个冒雨查看自家庄稼的农人,眼神里是对这片土地和生长于其上那些脆弱生命的切实关注。
     那份专注和忧虑,装不出来。
     张定坤指了指地里:
     “刚冒芽,看起来很精神。”
     他顿了顿,声音有些干涩:
     “那个杨老歪……”
     “那是我们工作没做好。”
     郑仪立刻接口,语气平静而坦诚。
     “他是村里的老问题户,也是我们扶贫攻坚最硬的骨头。合作社带动了绝大多数人,但总有极少数,因为长期积贫积弱养成的惰性和恶习,一时难以跟上。对这一类特殊困难群众,需要更精细、更有针对性的帮扶策略,甚至需要外力干预。”
     他叹了口气:
     “我这个书记,有责任。”
     雨点敲打着伞面,噼啪作响。
     刘建华适时插话:
     “郑仪啊,定坤同志的意思是,基层情况千差万别,有成绩也有不足。关键是要有直面问题的态度和解决的决心。”
     郑仪点头:
     “我明白。工作组这次来,正好帮我们发现问题。杨老歪的情况,我马上责成县民政局、青山镇和村两委成立联合帮扶小组,对他进行专项帮扶和监管。”
     他目光扫过远处那些在雨幕中若隐若现、忐忑不安的村民身影。
     “更重要的是,如何让柳林村发展的红利,真正覆盖到每一个角落。这考验的是我们基层治理的精细化水平。”
     张定坤静静听着。
     没有推诿,没有辩解,只有对问题的清醒认知和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远处。
     “张书记!”
     突然,一声带着浓重乡音的呼喊打破了沉默。
     只见老杨头冒着雨,深一脚浅一脚地跑过来,身后还跟着几十个村民。
     村民们大多上了年纪,穿着雨衣或打着破伞,有的还戴着斗笠。
     他们不顾脚下的泥泞,很快将工作组和张定坤、刘建华、郑仪围在了中间。
     老杨头那张布满沟壑的脸涨得通红,手里紧紧攥着一张皱巴巴的纸。
     他像是鼓足了毕生的勇气,目光灼灼地看向张定坤:

第229章 是一场好雨[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