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后的江州市区,空气里弥漫着泥土和草木被洗刷过的清新气息。
郑仪刚刚结束在市财政局的艰难协调,关于柳树洼历史遗留征地补偿款缺口的问题。
对方打着太极,扯着旧账,搬出当年早已调离或退休的负责人,总之一句话,钱难要。
走出市财政局威严却透着几分暮气的灰色大楼,郑仪只觉一阵烦闷涌上心头。
虽握有徐省长的无形背书,唐国栋也给了“配合”的指示,但真正落实到部门协调,那些盘根错节的关系和事不关己的推诿,依旧是横亘在前路上的重重关卡。
他深吸一口雨后微凉的空气,试图驱散心头的郁结,信步走向附近一个老城区的小学,想找个安静的角落理清思路。
正是放学时间。
红砖墙围起的老校园门口喧闹异常。
穿着各色校服的孩子像潮水般涌出,寻找着各自家长的呼喊声此起彼伏。
私家车把狭窄的巷口堵得水泄不通,喇叭声、喊叫声混成一锅粥。
郑仪下意识地皱了下眉,这种无序和混乱,与他在省委机关时那种井然有序的环境截然不同。
他侧身避让,目光无意识地扫过人群。
就在这时,他的视线定格在巷口转角处一棵枝叶繁茂的老槐树下。
一位穿着朴素灰布夹袄、身形清瘦的老人正微微弯着腰,手中小心翼翼地握着一个约莫七八岁小男孩的书包带。
老人侧对着他,神情专注地看着孙子蹦蹦跳跳地在湿漉漉的地面上踩水坑,浑浊的眼眸里流淌着纯粹的、带着宠溺的笑意,脸上的每一道皱纹都显得格外柔和。
这画面本该平凡温馨,却让郑仪的心头莫名地、极其轻微地跳了一下。
一种难以言喻的直觉。
他觉得这位老人有点眼熟,似乎在哪里见过照片,但又想不起来具体是谁。
那沉静如水、仿佛看透世情的气度,隐隐带着一种久居上位者才可能沉淀下来的、深藏不露的威严。
“爷爷!爷爷!你看我踩得高不高!”
小男孩兴奋地叫嚷着,溅起一串水花。
“慢点,慢点,别摔着了。”
老人的声音不高,带着一丝沙哑,温和中透着不容置疑的关心。
他伸手轻轻护住孩子的胳膊。
郑仪的目光落在老人身上那件略显陈旧的灰布夹袄上,质地普通,洗得有些发白。
然而,这朴素的衣着非但没有减损他的气质,反而更衬出一种洗尽铅华的厚重感。
他……到底是谁?
就在郑仪凝神思索之际,那小男孩为了追逐一片被风吹落的树叶,蹦跳着朝郑仪这边跑来,一个趔趄,小小的身子眼看就要扑倒在水洼里。
“小心!”
郑仪几乎是下意识地反应,一个箭步上前,伸手稳稳地扶住了小男孩的肩膀。
小男孩惊魂未定地抬起头,一双乌溜溜的大眼睛望着郑仪。
那老人在郑仪出手的瞬间也已快步上前,动作竟意外的敏捷。
“谢谢!谢谢这位同志!”
老人一把拉住孙子的手,目光也落在了郑仪身上。
四目相对。
郑仪近距离地看清了老人的脸,深刻的皱纹镌刻着岁月的沧桑,但那双眼睛,平静无波,却又深不见底,仿佛沉淀着无数不为人知的故事。
老人也在打量郑仪。
年轻、挺拔、眉宇间带着一种久居地方、在基层磨砺出的干练和沉稳,眼神锐利而清澈。
两人心中几乎同时响起一个声音:
“是他?”
郑仪:
这气度……不像寻常百姓,莫非是市里哪位退下去的老领导?赵……好像市里前任书记就姓赵?但照片上似乎更……威严些?
赵玉春:
原来这就是郑仪。比照片上更年轻些,眼神也更有神采……果然不是池中之物。
“举手之劳,孩子没事就好。”
郑仪微微一笑,率先打破沉默,语气平和。
“还是要多谢你。”
赵玉春的声音依旧温和,带着一丝恰到好处的感激,眼神却在郑仪脸上不着痕迹地多停留了一瞬。
“这孩子淘气,没个轻重。”
“小孩子天性活泼,挺好。”
郑仪自然地接话,目光扫过眼前混乱的交通状况。
“这边路窄,又刚下过雨,接孩子确实不太方便。”
“是啊。”
赵玉春轻轻叹了口气,拍了拍孙子的头示意他安静些,那姿态自然得如同任何一个关心孙辈的普通老人。
“现在的孩子都是宝贝疙瘩,家长都挤在这一会儿,难免乱。不像我们小时候,自己背着书包就满街跑了。”
他抬眼看向郑仪,眼神温和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探究:
“同志看起来不是来接孩子的?倒像是……在附近办事?”
“嗯,刚在财政局办点事。”
郑仪坦然回答,并未多言。
他能感觉到眼前这位老人身上那种无形的气场,说话也便带了几分谨慎。
“哦?财政局……”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赵玉春眼中精光一闪即逝,旋即化为温和的笑意。
“那可是个要紧的地方,管着钱袋子呢。办事顺利吧?”
“有点难度,都是些历史遗留的老问题,协调起来比较费劲。”
郑仪语气平静,没有抱怨,只是陈述事实。
“历史遗留?”
赵玉春似乎来了兴趣,他微微侧身,示意孙子去旁边的石墩上坐会儿等,自己则靠近了郑仪一步,声音压低了些,带着一种过来人的沧桑感:
“这老问题啊,就像这城市里老旧的管道,表面看不出什么,下面可能早就锈蚀堵塞,甚至还有暗伤。想彻底疏通、解决,没有快刀斩乱麻的魄力,没有顶着压力也要干的决心,难!”
他的话意有所指,看似在评价“老问题”,却又像是一种点拨,或者说……试探?
郑仪心中警铃微作,眼前这老人的见识和用词,绝非常人。
他不动声色地回应:
“您说得对。问题再难,总得有人去碰,去解决。有些硬骨头,总得有人去啃。尤其是关乎老百姓切身利益的。”
他特意提到了“老百姓”。
“老百姓……”
赵玉春咀嚼着这三个字,嘴角那丝若有若无的笑意更深了些,目光投向那拥挤嘈杂的人群,又落回郑仪脸上,带着一种深沉难辨的意味:
“老百姓好啊。他们最朴实,也最实在。
第236章 偶遇[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