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距离年关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了,今年的冬天好像特别的冷。
     一场又一场的大雪让百姓的日子过得尤为艰难,大批百姓成为流民,背井离乡,向汉中、巴蜀一带迁移。
     这其中不只有大晋的百姓,还有羌胡、鲜卑等族的牧民。
     牛羊冻饿而死,没有了过冬的食物,部族牧民留下来也只有等死。
     不光是西北受了灾害,北部幽州、冀州、并州等,一共五州之地同样受灾严重。
     雍州刺史郭孝程已经三天没合眼了,面对无数蜂拥而来的难民,他是束手无策。
     只能紧闭城门,不准难民进入。
     这是个昏招,无数的难民想要进城,可城门紧闭,他们只能聚集在城门口,在寒风中瑟瑟发抖。
     每天都有难民冻饿而死,城外已经是尸横遍野。
     郭孝程在刺史府中每天忧心忡忡,害怕难民聚众造反,那时,他这个刺史也就做到头了。
     这一日,郭孝程和往常一样来到了东城门的城墙上,望着远方,目光中满是期盼之色。
     五营校尉杨松站在郭孝程身后,腰配长刀,身形站的笔直,满脸鄙视之色的看着郭孝程的背影。
     他只是出身不好才只做了五营校尉,这已经是他能做到的最大官职了。
     郭孝程却不同,他出身淮阳郭家,虽不算顶级门阀世家,却足可以让他坐上刺史之位。
     他在刺史位上做的最多的就是敛财和圈占土地。
     如今,雍州大半肥沃的土地已经落入郭家之手,无数百姓指着郭家吃饭。
     杨松家里同样租种着郭家的土地,靠着同僚的关系,他家每年的租子只有三成,比其他佃户要少的多。
     听说在蓝田和万年两个县,每年的租子要达到七成,农户一年的收成大部分都要用来交租子,剩下的只能勉强果腹。
     杨松不懂什么大道理,却知道郭孝程这么做迟早要完。
     门阀大家都有一套自己的普世之道,绝不会把百姓压榨的太狠。
     虽说大晋建国也是在门阀世家的支持下才得以成立,可大家族也不是长盛不衰的,总有没落的一天。
     如果有必要,朝廷也不介意损失一两家门阀来平息百姓的怒火……
     “来了!”
     郭孝程激动的一声大喊把杨松吓了一跳。
     远方道路尽头,一片低矮的树从拐弯处,一支几千人的兵马突然出现。
     盔甲鲜明,旗幡招展,领头一人骑着战马,手里举着一面大旗,距离太远,上面的字看不清楚。
     郭孝程满是皱纹的老脸上露出激动的神色,想要出城迎接,可看着城墙下密密麻麻的难民,又犹豫起来。
     杨松见郭孝程身体抖动,连连搓手,就知道他要等的人来了。
     就是不知道这个带着兵马赶来的是何人。
     随着距离越来越近,杨松终于看清了大旗上的字:张!
     这是……
     “杨校尉,此次是去凉州接替王袁成为凉州刺史的,校尉可猜的出此人是谁?”
     郭孝程一扫这些天的抑郁之色,变得眉飞色舞。
     他几天之前就给此人去了信,而且他也答应会帮郭孝程解决雍州之事。
     “莫非……是张轨?”
     “不错,就是他,看来杨校尉也听过他的名字。”
     郭孝程笑得极为得意……
     ……
     李庭岳仔细考虑了两天,权衡利弊,最终还是决定在年底之前去金庸城一次。
     不管是因为王洛筠所承诺的条件,还是朱振所出的主意,都让李庭岳十分心动。
     既然决定去了,就要好好谋划一番,做好万全的准备,总比事到临头才想办法要好。
     大猛是需要带去的……
     自己不会骑马,还要有一辆马车……
     同行的人不要太多,十个人就足够了……
     人数是有些少,但又不是去打仗,人多了反而麻烦……
     ……
     事情都考虑妥当了,李庭岳又仔细的想了一遍,确定没有遗漏的,才让人把高大鹏几个队长叫了过来。
     他此去还不知道要几天,这里总要安排一下。
     听说李庭岳要外出,几个队长都很吃惊!
     “公子,你这是要去哪?”
     “去金庸城办一点事情。”
     “要带多少人?”
     “加上大猛,十一个人足够了。”
     “为什么这时候要去?”
     “……”
     几个队长一人一个问题,问的李庭岳头都大了。
     “公子,我们实在不放心,我看,还是让老黄陪着去,他虽然脑子不好用,但胜在力气大,公子有什么要做的交给他准没错。”
     “老高,你他妈说的这是人话吗,老子这是朴实……”
     黄景瑜听高大鹏这么说自己,立刻不乐意了,跳着脚,指着他的鼻子就开始骂骂咧咧。
     李庭岳摆了摆手,让他们停止争吵,笑道:“都不用,我这次去没什么危险,只是帮人办一件事情,你们好好看守山寨,要是再遇到危险的事情,记住,一定要跑,山寨没了可以再建,人没了,就什么都没有了……”
  

第115章 灾荒[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