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65章 六零农场系统(32)[1/2页]

快穿:回收金手指从种田开始 席祯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果然和来招娣猜测的一样,大队长对这两天请假的都批了,只提了一个要求:
     在即将到来的夏收,必须全力以赴!能拿满工分的尽量拿满工分!拿不到满工分的,争取别掉队!
     前去请假的自然都是满口答应——
     “好的好的!”
     “大队长我肯定听你的!”
     “放心吧大队长,农忙我肯定好好干!”
     总之先把假条批出来再说。
     倒是谢姎去请假时,大队长什么都没说,爽快地应允了,反过来还追着问她:
     “一天够不够?要不要给你批两天?等动员大会一开,你想请也没时间了。”
     谢姎:“……”
     其他知青:“……”
     瞧这差别待遇!
     拿着假条回去的路上,杨青青冲谢姎翻的白眼都快和老天肩并肩了。
     谢姎懒得理她,回到知青所,开始收拾明天去邮局要寄的东西。
     她不确定姑姑这段时间有没有给她写信,所以把写好的信纸装入信封后,并没封死,还多带了几页空白信纸,打算明天到了邮局,看情况再说。
     要是姑姑来信了,信里问了她一些情况,也能在现场补写点内容再寄出去。
     除了信,当然还要寄包裹。
     她往缝好的麻布包里依次装入三条烟熏五花肉、一串九根腊肠、两条咸鱼干。
     鱼是付蓉蓉送来的,说是她两个哥哥去外婆家的莲湖大队帮忙挖水库,挖了整整三天,参与的劳动力每人都分到了五斤鱼,付家等于得了十斤鱼,念着谢姎的恩情,特地给她送了三斤过来。
     这鱼是本地最多的“红尾巴”,肉厚、味美,但细小的刺特别多,所以适合腌制后晒成鱼干吃。
     谢姎听付蓉蓉说了怎么做以后,就用盐、八角、花椒抹遍鱼身,腌上一天一夜后,挂在通风处阴干。
     那几天她还在给宋书鹤祖孙做石屋的门窗和桌椅之类的简单家具,正好晾在石屋的后屋檐下,太阳晒不到,但山风吹得到,没几天就阴干了。
     宋书鹤祖孙“乔迁新居”那天,她也给自己蒸了一条,山里挖的野生姜块切成细丝,铺在鱼干上清蒸,吃起来咸香开胃,特别下饭。
     这次给姑姑也寄两条尝尝。
     ……
     “谢姎?月湾大队的插队知青?”
     邮局人员接过谢姎递过去称重的包裹,看到落款,抬头打量了她一眼,询问道。
     谢姎:“我是。”
     “有你两个包裹。”
     “两个?”
     “对!稍等会儿,我去给你拿。”
     由于月湾大队地处偏僻,以前村里有什么信件一般是由大队干部来公社开会时顺路捎回去的。
     何况这种情况不多,一年到头也没几封信,更不说包裹这种大件了。
     直到知青下乡,全国各地寄往各大队的信件、包裹才多起来。
     邮局最近也在频频开会商讨,或许会派个邮递员专跑公社——马家沟大队——前进大队——月湾大队这条线,给沿途大队送信送包裹单。
     不过真要实行,恐怕也要等下半年,上半年还得知青们自己来邮局取。
     谢姎边听工作人员解释边接过对方递出来的两个包裹,在签收栏签了字。
     这才发现其中一个包裹是林玺寄来的。
     而且不知道寄的是啥,特别沉。
    

第65章 六零农场系统(32)[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