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暮色如墨,油灯在帅帐中投下摇曳的光影。
     蓝大顺负手立于地图前,眉峰紧蹙,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下巴上浓密的虬髯。
     帐外风声呼啸,远处营中传来零星的甲胄碰撞声,仿佛在提醒着这风雨飘摇的时局。
     “昌龄,你且近前来。”
     他忽地转身,将蔡昌龄召至案前。
     案上茶盏早已凉透,茶渍在青瓷边缘晕开斑驳的纹路,恰似此刻他心中纠缠的思绪。
     蔡昌龄撩袍跪坐,拱手道:“大帅召我,可是为那投奔之事?”
     蓝大顺的目光如刀,钉在墙上的舆图之上。
     那幅以朱砂勾勒的天国疆域,如今已被清军以靛蓝标记蚕食大半。
     “天国封我等为王,看似荣宠,实则不过是推我等为挡箭之盾。”
     他冷笑一声,指尖划过地图上一处标注“安庆”的城池。
     “一年之前,陈玉成在安庆血战,十万将士尸骨未寒,圣王却只顾着在金陵扩建天王府……这般自毁根基之举,岂是长久之兆?”
     蔡昌龄垂目沉思,忽而抬头,眸中燃起灼灼火光:“大人所言极是。天国自金田起义以来,虽声势浩大,然今纲纪涣散,内斗不休。圣王沉迷天父神谕,将士离心,百姓亦怨声载道。反观傅昊的革命军,虽根基尚浅,却高举‘革故鼎新之旗,倡土地均分,废苛捐杂税,所到之处,农工商贾皆箪食壶浆以迎。其麾下新军训练有素,战术不拘旧制,连破清军数座坚城。此乃民心所向,大势所趋啊!”
     蓝大顺闻言,在帐中踱步数圈。
     靴底与毡毯摩擦的沙沙声,似他心头翻涌的惊涛。
     “昌龄,你之见固然有理,但傅昊之军毕竟势弱,若清廷调集重兵围剿……你我投之,岂非又将身陷险境?”
     他忽地驻足,帐帘被夜风掀起一角,漏进一缕月光,恰照在他鬓角新生的白发上。
     蔡昌龄挺直脊梁,声如金石:“大帅!傅昊素以仁义闻名,其‘招贤纳众,既往不咎之策,天下皆知。且傅军主张‘驱逐鞑虏,恢复中华,正合我等汉人志士之心。大人麾下三千精兵,若得傅昊重用,未必不能助其成事!”
     蓝大顺喉头滚动,掌心紧握成拳。
     他想起幼时饥荒,全村饿殍遍野;想起投军后浴血厮杀,却只见官绅盘剥百姓;更想起上月收到家书,老母泣诉田产被清吏霸占……这些思绪如乱箭穿心,终在此刻迸裂。
     “好!”他猛然拍案,震得茶盏跳起数寸。
     “昌龄,你速去修书一封,呈与傅昊——蓝某愿弃旧帜,率部归附!今夜便令各部整装待命,待傅军使者抵达,即刻开城相迎!”
     蔡昌龄眼底泛起狂喜,躬身领命:“末将定不负大帅所托!”
     言罢起身疾行,帐帘掀动间,一缕冷风灌入,吹灭了案上那盏将尽的油灯。
     黑暗之中,唯有蓝大顺眼中燃起的决绝,如星火明灭。
     帐外,更夫梆子声响,子时已至。
     而历史的暗潮,正悄然转向新的河道……
     庆阳董志镇。
     蓝明泰盯着手里的命令,嘴角抽搐得像触电的青蛙。
     这年头打仗的司令官居然要兼职“春耕CEO”?他揉揉太阳穴。
     随即招呼后勤部两位“财神爷”禹德彦和禹祥、参谋长范立川(实际和洪兴一样,参谋一窍不通,武力值极高)。
    &nb

第229章 农业部部长闵琪[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