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物价调控?”又来了一个皇帝使用这种办法,看来官方管控经济也应该成为朝廷施政的重点。
     唐太宗李世民从长孙皇后的手中接过李治:“哎呀呀,耶耶都没想到的事情,稚奴想到了!果然不愧是朕的儿子!就是像朕!”
     “陛下,既然以后会出现这种情况,不如我们从现在就开始建造这个常平署如何?”杜如晦笑眯眯的出列。
     不愧是杜如晦,一出手就把李治的政策拿走了一个!
     李世民想想觉得也挺好的,拿自己的那是因为本来就是自己的,拿儿子的.......拿儿子的东西,那能叫拿吗?稚奴的东西,都是他这个阿耶的!
     “也好,这样也能做到快速赈灾,平抑物价,来人,传旨,在各州营建常平署和粮仓,让户部专门分几个人出来管这些事!承乾啊,你也去帮帮忙!”
     李承乾不好意思的看了看自己的小弟弟,心中暗暗说了一声抱歉,接下这件差事。
     贞观初年,百姓们虽然也是经受着连年的天灾,但是土地兼并的情况并没有后期那么严重,出现灾害也还能勉强活下去。
     唐高宗时期的百姓们看看自己手中私铸的钱币,不少人嚎啕大哭。
     “那是哭啥呢?”其中一个用肩膀撞了撞自己身边的人。
     “嗐,还能是哭啥啊,之前的时候,朝廷上不是说要收回私铸币嘛,这家人之前被人给骗了,以为朝廷就是想把私铸币白拿回去,所以听信了一个人的话,一点粮食就把手中的钱都给出去了!这不刚刚去打听了,朝廷给的置换粮食,可比他们从别人那拿的多多了!”
     “这么惨?哎,你家没去置换?”
     “换了啊,但是我家的私铸币少,正经钱币都攒着呢舍不得花!”
     “那可不是,官家的钱才是好东西,以后再拿钱,可得看仔细了!”
     【我们之前说过,李治设置了东都洛阳,并且因为这件事也是大兴土木,劳民伤财,但是这却不能当作是唐高宗的一个错误的决策。】
     【因为唐朝的运输不发达,粮食想要运送到长安十分困难,关中的土地承载力也已经到达了极限,若是在长安再耗下去,京师的人都要缺粮饿死了!】
     【所以营建洛阳是必须的,粮食运送到洛阳可比运到长安容易的多!】
     【李治的这一举动,被称作“移都就食”,隋朝以及唐朝前期的皇帝也被称为“逐粮天子”。】
     【唐高宗最重要的一个政绩便是重新建立科举制度。】
     【我们说科举制的产生是从隋朝开始的,但是实际上,隋朝时期的科举制度只是一个萌芽,当官的人大部分还是世家出身。】
     【世家门阀之所以屹立不倒,就是因为他们垄断了知识,垄断了做官的途径。】
     【唐高宗李治为了能够得到属于自己的臣子,打击世家门阀,将科举制度重立,规范了考试的流程,吸引了大批寒门学子投效,不过这个时候做官的大部分还是世家之人,但已经将世家的垄断打开了一条缺口。】
     【做皇帝,军事实力也是很

第201章 二圣临朝30[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