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看着下方好像身上长了跳蚤一般的苏轼,宋神宗赵顼暗暗翻了白眼,就知道这小子的写诗瘾又上来了!
     赵顼小声把自己身边的小太监叫出来,让他去给苏轼递一下纸笔。
     “记得,苏卿家写完了直接给朕拿回来!”赵顼郑重交代。
     这可是苏轼的第一手诗稿,这么有价值的东西,还得是他这个皇帝才能把握的住!
     “官家放心!”小太监郑重点头,一溜烟儿的跑没影了。
     过一会儿,他不止给苏轼送去了纸笔,还给苏轼搬了桌子、拿了茶水,务必让这位一再被天幕提起的才子写的尽兴!
     【范家的起源已经不可考,但是据范仲淹自己说,他们范家传承悠久,是春秋末期越国大夫范蠡的后裔。】
     【当然真假我们不得而知,就算是真的,春秋末期距离北宋的时间实在是太过久远,血缘关系也近乎断绝了。】
     【但唐朝宰相范履冰时间还是比较近的,这也是范仲淹能够完全确认的祖先。】
     【他的父亲范墉,在五代时期是吴越的官员,宋朝建立之后,范墉便跟随着吴越王钱俶归降了大宋。】
     【范墉任武宁军节度掌书记,官可能不是很大,但是这个时候的范家,也算是官宦家庭,比较幸福美满。】
     【只可惜好景不长,宋太宗淳化元年,范墉因病逝世,此时的范仲淹不过两岁,还是个牙牙学语的稚童。】
     【他的母亲谢夫人是一个非常柔弱的女子,范墉死后,她养活自己都成问题,更不用说还要养活一个两岁的孩子了。】
     【活不下去的谢夫人,只能选择改嫁。】
     【她带着范仲淹嫁给了朱文翰,所幸朱文翰不止接纳了谢夫人,还接纳了范仲淹。】
     【朱文翰虽然也是官员,但是家中并不是很富有。】
     【为了能够让范仲淹更快的融入范家,小小的范仲淹便被改了名字,成为了朱说。】
     【范仲淹年龄小,也不记事,自然不清楚自己的身世。】
     【但他的脑子还是像了范墉的,小小年纪就很会读书。】
     【朱家生活在长白山下,长白山上有一座不是很有名的寺庙,名为醴泉寺。】
     【醴泉寺掩映在崇山峻岭和茂林修竹之中,环境清幽,一年到头都少有人至。】
     【对于那些想要礼佛之人来说,这种环境太过清冷,但对于读书勤奋刻苦的朱说来说,这里就是绝佳的读书圣地。】
     {原来范家的起源这么早?}
     {血缘关系这种东西,只要想认,说谁都有可能,李唐王室不是还说自己的祖先是道教先祖李耳吗?}
     {范蠡的年代确实很久远了,范仲淹还真能确定自己家有个这么久远的祖宗?}
     {可能也只是因为姓氏相同吧!}
     {古人为了给自己抬高身份,很多都会认一个历史上出名的同姓人物作为自己的祖先,但问题是,不出名的人,历史上也不会有记载啊!}
     {话说回来,能够流传下去的姓氏,祖上至少都是阔过的,范家也可能真的跟范蠡有关系也说不定!}
     {唐朝宰相?这位范履冰是谁啊!}
     {不是很

第690章 庆历新政5[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