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霸主——郑芝龙,这是个狠人(度娘上都有,感兴趣的小伙伴自行搜索,这里就不复制黏贴了。)通过一系列的手段将所有的竞争对手打败后,就连大明出海贸易的船只也都只知道郑芝龙,而不知道大明。
所以,这个不是个好现象,因为很多本来该收的关税都没有收,这也是大明后期,崇祯朝灭亡的原因之一。
早在两天前就给郑芝龙发去了诏书,算着从收到诏书到奉诏来京,半个多月够用了,只是,自己还要再等上十多天,设想一下,如果他们乘坐的是飞剪船的话,只需要几天时间就能跑遍整个大明沿海。这种飞剪船,是后世起源于M国的一种高速帆船,理想航速1214节。
也是目前大明的造船技术能够承受的船型,更重要的一点,后世最快的帆船朱桂平记得能够跑到90多公里每小时的时速,只要不停的摸索,有着朱桂平这个最大的外挂,超越同时代的西洋,相比还是可以的。
相比起船只,纵观整个历史上,华夏的造船技术几乎一直是领先世界的,即便现在的大明,虽然官面上没多少新造舰船,但是小型的近海战船还是很多的,排水量几百吨的小船,仅仅是舟山水师就有近千艘。
俗话说得好,千军易得一将难求,战船好造,有时间,有技术,不缺原材料。但是没有好的海军将领,这才是让朱桂平头疼的,这也是朱桂平非要找郑芝龙的原因,不是想让他当海军将领,而是他的儿子——郑森。
历史上收复TW的民族英雄,海战方面更是了得,也是不可多得的海军将领。能够在大明海军处于劣势的情况下,灵活的运用战术,一举击败荷人(小心河蟹,多用简称),郑森可以说是功不可没的,因此后来才被隆武帝赐名成功。
而这个时候的郑森,刚刚二十岁,是个充满蓬勃朝气的人,有着侠义心肠,忠君报国之情,完全是朱桂平拉拢的最佳对象。所以,这个海军将领,将来也是非他莫属的。
至于说海军,现在连个毛都没有,一切都是朱桂平的想象而已,只有陆军,才是撑起大明半壁江山的重要战力,所以,每天的视察也成了他的必备工作之一。
黄良村附近,大明京营驻地,现在的第六军、第八军驻地。
大概清理完成的荒地,被划成了京营的大校场,一个标准的八百米的大操场,被圈在其中,还有许多的训练设施,比如单双杠,杠铃等,都有数十具的量。只是,现在还没有到训练这个的时候。
十余万人,被各自的军官带领,分成了数千个规模极小的排面,从第五军被抽调过来的老兵,担任各级军事军官、训政官等职务。现在,他们的任务就是要把这些兵丁们训练成合格的士兵。在此之前,他们只有一个称呼:新兵。
这时的训练场上,新兵们的口号声、跑步声以及教官正在耐心讲解的声音,此起彼伏。而这些初步具备了军事能力的新兵们,学的也很认真,不时的有做错了动作,或者听错了口令的新兵,跑出队列,趴在一旁接受处罚——十个俯卧撑。
这种训练方式现在在朱桂平掌控的新军中最为
第三十七章 ????末日帝国——雏鹰海军(2)[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