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六十七章 ?????帝国末日——重型野战炮(10)[1/2页]

钢铁大明之蒸汽时代 蓝色北冰洋A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八卦是人的本能,不管是什么时候,都是如此,正当两人聊得起劲的时候,突然,黑子看见了什么,
     “咦?虎子,你看那是什么?”
     顺着黑子手指的方向,虎子并没有看到什么,
     “没有啊?黑子,你是不是眼睛瞟了?这晚上乌漆嘛黑的一团么……额?那个是?”
     似乎看到了什么,但是又看不清,于是,虎子将拇指、食指和中指捏到一起,用小孔成像的原理,看着远处的海面。这对于明朝时期的人来说,是一个非常神奇的手势,能够解决大部分人视力不达标的问题,虽然他们并不知道其中的原理。
     “唉?等等?我好像看到了什么?那是……船帆!好大一片!快,发警报!清军来袭!”
     于是,二人慌忙的拿起身边的信号枪,黑子将一发标着红色字体的信号弹装填好,然后对准头顶扣动扳机,继续刚才的动作,直到打完三发信号弹,还剩下最后一发,本着不浪费的原则,朝着江中心的清军先锋打出了最后一发,
     “嘭!”
     声音并不大,但是红色的亮光却一闪一闪的,煞是好看。只不过,这红色背后所代表的的意义,却十分的恐怖——清军先锋步骑两万余人趁夜色乘船渡江,数百艘大大小小的战船,黑压压的一片。如果清军顺利强渡长江然后攻占马鞍山,兵峰就能直指京师。
     而此时的马鞍山,虽然有部分冶铁业,但并不发达,年产量也有限,但是在清军眼中,每年数万斤的钢铁产量,实在是眼馋得紧。这也是清军为何要顺流而下,攻占安庆后取马鞍山的意图所在。
     可是,清军显然低估了朱桂平的战术能力,并不清楚大明军队在江边布满了暗哨,每隔两公里一组暗哨,下从吴淞口上至武昌府,虽然不能说密不透风,但也绝对称得上防守严密。
     显然,暗哨的确发挥了关键作用。这不,当红色信号弹升空的时候,还在江上飘荡的清军先锋,有种不妙的感觉。而打过来的红色信号弹,更是暴露了清军几乎全部的作战意图,将清军的先锋暴露在光亮之下。
     阿济格虽然并没有在船上,但是站在岸边,突然觉得,江南的夜色有一种让他恐怖的感觉。这次的清军先锋,就是阿济格的三万余军队,当初攻打大顺军,一路南下到达长江岸边。这次奉多尔衮的军令,企图先下江南。
     而这个时候,多铎还在救援陕西潼关,没有精力南下,而豪格属下的阿穆尔,已经拿下山东等地,正在平定地方,但是继续南下却困难重重,自古江淮地区经济发达,水网密布,对清军的骑兵十分不利。
     如果用明朝降卒作为主力,其战斗力又无法保障,所以正等待由运河南下的重炮——红衣大炮。当初攻陷山海关缴获的二十门红衣大炮以及数百们明朝铸造的各类火炮,现在变成了清军攻城拔寨的利器。
     反观江淮地区的淮安府,扼守淮河,是江淮地区的北大门,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自古守江必守淮就是如此。但此时的淮安府,已经被刘泽清双手奉上,交给了清军。
     因此,在战略上,清军江淮地区先下一城,却拿到了战略主动权。所以,阿济格在完成了多尔衮的战略部署后,想着如果能率先拿下南地京师,就能在战略上扳回一局。
     只不过,此时,还在江中

第六十七章 ?????帝国末日——重型野战炮(10)[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