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日,胤禟回去后在云柔的建议下写好了折子。
说起来,胤禟虽然政事上的天资一般。但他有一点好,就是不刚愎自用。不说胤祺等人的规劝,就是云柔,只要她说的在理他也能听从。不像有的人,根本就看不起女子的智慧。
第二天大朝会上,胤禟当众上了折子。
看他说完,众皇阿哥面上平静无波的模样。那些早就听得了风声的人且不说,就是那些原本不知道的,脑筋微微一转也就明白:这事康熙是默许了,自己的主子也早就有了默契。
封建王朝皇权大于一切,清朝更是达到了封建制的巅峰。
说到底,这满朝文武都是他们的奴才,这天下的权柄还是属于爱新觉罗家的。这样一来,不管他们心中情不情愿,主子都做了决定他们也只能跟上了。
既然不能反抗,那就接受它。
事情已经尘埃落定,大臣们现在想的,就是怎样才能争取到这盘利益的大蛋糕上最美味的那一块。
也不用自家主子示意,就有小喽啰自觉跳出来慷慨呈辞。说一千道一万就是想从胤禟手中摘果子。
这些人虽位卑言轻,不过大家都知道他们只是试探者。要是胤禟不能设法阻止旁人的觊觎,或者康熙有别的打算,那么,后续的争夺就远远还未结束。
眼看着那些朝臣说完后跪了一地,康熙却只瞧着堂下自己的儿子们。只见他们一个个眼观鼻鼻观心的肃立在侧,除了皱眉的胤禟与为其不平的胤誐外,诸阿哥是一个比一个看起来镇定,一时间倒不知道是究竟是哪几位出了手。
‘朕的孩子们果然是长大了!追逐权利是他们这些皇阿哥的本能欲望,如今,个个心里都有了自己的盘算也是不足为奇的。
只要是在康熙的容忍范围之内,他也不会说去怪罪什么。当然,要是诸阿哥手伸的太长,他便也不吝惜好好的敲打他们一番。
很不幸,在康熙还算年富力强,不想马上退位让贤之时,有望储位的皇阿哥们想要染指军权,就是他作为一位帝王所不能容忍的。
说真的,虽然宜妃对云柔的怨恨匪浅,不过云柔给胤禟打的这个掩护可真的不一般。
别的不说,成功助其避开了康熙的忌惮,就已经为胤禟的夺嫡之路立下了汗马功劳。
就像此刻康熙断然拒绝众大臣的提议,执意要将此事交给胤禟来办。这并不仅仅因为此事是由胤禟率先提出的意见,更多的是源于康熙对他的放心。
康熙的戒心有多大?看看他定出来掌这军权的三人就知道了。
主导此事的胤禟是这四九城中人所共知的“情圣”,辅助的俩位阿哥之中胤祺被伤了面容、胤誐娶了一位蒙古嫡福晋。
虽然三人的关系不错,却都是于大位无望的。
胤禟三人又不曾投入他人麾下,这对康熙来说是再好不过的了。有人会说,这都是胤禟自己的要求,可要是你们以为这就是真正的原因那就太天真了。
胤禟不过是依着康熙的意思罢了。
虽然三人掌着兵权的重要性可能会使得太子、大阿哥拉拢不得后有些不忿。
&
第一百七十一章 胤禛、胤禩转变想法[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