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赛后的纽伦堡,开启了狂欢模式。
     那场6:2的客场狂胜,像一场酣畅淋漓的烈酒,灌醉了整座城市。
     九连胜,击败联赛第一,让所有球迷兴奋不已。
     球迷们在酒吧里彻夜高歌,一遍又一遍地回看着比赛的每一个进球,每一次“门柱低语”,和那个匪夷所思的“弹腿助攻”。
     当第二天清晨的阳光洒满这座古城时,各大报刊亭前早已排起了长龙。
     林远的名字,毫无悬念地占据了所有体育版块的头条。
     但最引人注目的,却不是《图片报》那煽动性的标题,也不是《踢球者》的专业分析,而是一份来自纽伦堡本地的学术报刊——《纽伦堡埃尔朗根大学学报》的体育文化专栏。
     标题:《论天才的仪式感:林远现象中的象征主义与行为艺术》
     作者:阿拉里克·施耐德教授。
     文章的开篇,便用一种冷静而学术的腔调,将林远的行为与德国足球传统中那种严谨、高效、摒弃一切多余动作的“功利主义美学”进行了对比。
     “……许多评论员将林的‘门柱低语或‘颠球射门视为一种多余的、哗众取宠的表演。这种观点,源于一种对足球运动的狭隘理解。”
     “他们只看到了进球这一‘结果,却忽视了通往结果过程中的‘艺术价值。”
     “我们必须提出一个问题:当一名球员已经拥有了可以用更简单、更直接的方式破门的能力时,他为何要选择一种更复杂、更具风险的仪式性行为?”
     “答案在于,他在追寻的,早已超越了进球本身。”
     “那是一种对自我标志的确认,一种对个人风格的极致追求。”
     “以‘门柱低语为例。在球队进球后,他本可以与队友拥抱庆祝,这是常规。但他没有。他选择与那个冰冷的、无机质的门柱进行一场只有他自己能懂的对话。”
     “这在符号学上,是一次极具深意的行为。”
     “门柱,作为球门的框架,是得分的终极界限。林的‘耳语,可以被解读为对这个界限的征服、交流,甚至是安抚。这是一种天才独有的、宣告‘这片领地已被我标记的仪式......”
     林远看到这里,嘴角抽了抽。
     原来系统的奇葩任务这么有哲学内涵的吗?
     是我太年轻还是太肤浅?以后还得多向老爷子学习呀。
     他继续往下看。
     “......我们不妨观察一个细节:他在完成这些仪式后,往往会打入更加不可思议的进球。这并非神迹,而是一种强大的心理暗示与自我激励。”
     “试想一下,当他顶着全场的压力,对手的干扰,坚持完成一个看似‘无用的动作后,他获得的心理能量和专注度是无与伦比的。”
     “那一刻,他完成了对外界环境和内心杂念的双重胜利。接下来的进球,不过是这种胜利的自然延伸。”
     “他踢了那么多神仙球,他明明不需要做仪式也可以射门,他没有。”
     34;这就是足球艺术家的坚持。他不是在踢球,他是在用绿茵场作画布,用足球作笔,进行一场场流动的行为艺术创作。我们应该庆幸,能与这样的艺术家生活在同一个时代。34;
     文章的最后,施耐德教授总结道:“林远的出现,为刻板的德国足球注入了一股来自东方的、充满想象力的活力。”
     “他提醒我们,足球不仅是力

第90章 原来我这么优秀[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