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25章 东风吹动黄金树,各方神佛齐登门![1/2页]

重生1976,从送来知青媳妇开始! 牛肉爱番茄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克虏伯的巨轮,一旦开始转动,其能量是惊人的。
     海因里希·冯·施泰因离开的第三天,一架载着克虏伯先遣技术专家和精密勘探设备的专机,就降落在了京城机场。
     与此同时,一笔高达五百万马克的“合作诚意金”,也通过菲奥娜在香港的渠道,悄无声息地汇入了“华夏创世纪技术发展中心”的账户。
     这笔钱,叶凡连眼睛都没眨一下,就批给了柳如雪和孙卫东。
     “雪儿,施工队再加两倍,材料用最好的,我要在一个月内,看到所有基建工程全部完工。”
     “卫东,带着你的人,跟德国专家一起,把咱们的生产线,给我从拖拉机,升级成喷气式战斗机!”
     整个西郊研究所,彻底变成了一个热火朝天的大工地。
     机器的轰鸣声、工人的号子声、中德两国技术人员夹杂着手势的争论声,二十四小时不间断。
     这里的一切,都充满了野蛮生长的,蓬勃的生命力。
     而叶凡,却反而成了最清闲的人。
     他现在就像一个棋手,棋盘已经布好,棋子也各就各位,他只需要偶尔落下一子,引导大局的走向。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
     叶凡想清闲,却有的是人不想让他清闲。
     第一个找上门的,就是吴建国。
     这位科学院后勤保障处的主任,如今简直把叶凡当成了活财神。
     自从上次“西德间谍案”之后,他在科学院里的地位水涨船高,走到哪里都被人高看一眼,连正主任见了他都客客气气。
     他心里清楚,这一切,都是因为他“慧眼识珠”,抱紧了叶凡这条粗壮得不像话的大腿。
     这天下午,吴建国开着处里的伏尔加,一路扬着尘土就冲进了研究所,人还没下车,大嗓门就先传了进来。
     “小叶!哦不,叶主任!天大的喜事!”
     吴建国满面红光,手里挥舞着一份文件,激动得像个两百斤的孩子。
     “批了!都批了!”他一把抓住叶凡的手,用力摇晃着,“你的编制申请,上面特批!给你三十个正式的科研编制,一百个工人编制!还有,中央专门成立了一个‘801计划专项督导小组,由几位老首长亲自挂帅,协调各部委,全力保障你们的工作!叶主任,你这回,是挂上龙头,要一飞冲天了啊!”
     叶凡不动声色地抽回手,看着吴建国那张笑成菊花的老脸,心里跟明镜似的。
     这哪是来报喜的,这是来表功,顺便打探虚实的。
     “这都是吴主任您在背后运筹帷幄的功劳。”叶凡给他戴了顶高帽,“以后,我们中心,还要多多仰仗吴主任的支持。”
     “好说,好说!都是为了国家嘛!”吴建国被捧得浑身舒坦,话匣子也打开了,“叶主任,我可听说了啊,德国克虏伯的专家都进驻了?搞得不小嘛!怎么样,有什么需要处里协调的?你尽管开口,上刀山下火海,我老吴要是皱一下眉头,就不算你吴哥!”
     叶凡笑了笑:“吴主任,您这消息,可比我这个当事人还灵通。”
     吴建国嘿嘿一笑,搓着手,露出一副“你懂的”表情。
     叶凡知道,这只老狐狸,是闻着肉味来的。
     他想要的不只是功劳,更是实实在在的利益。
     “吴主任,我们的摊子铺得太大,正好缺一个经验丰富的老领导来帮忙把关。”叶凡话锋一转,“我打算成立一个‘项目监督与外联委员会,统筹管理中心的对外合作和后勤保障。我想请您,来兼任这个委员会的主任,您看怎么样?”
     吴建国的眼睛,瞬间就亮了。
     这可是实权!而且名正言顺!以后,所有跟中心合作的外部单位,都得先过他这一关。这其中的油水和人脉,简直不可想象。
     “哎呀!叶主任,你这太看得起我了!”吴建国嘴上谦虚着,手却死死抓着叶凡的胳膊,生怕他反悔,“为革命工作发光发热,我义不容辞!这个担子,我挑了!”
     送走了心满意足的吴建国,叶凡脸上的笑容渐渐敛去。
     他知道,真正的麻烦,还在后头。
     克虏伯的合作,动静太大了。
     就像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一块巨石。
     惊动的,绝不只有吴建国这种见风使舵的官僚。
     果然,两天后,一辆挂着部委牌照的黑色轿车,停在了研究所的门口。
     车上下来两个人。
     为首的是一个五十岁左右的中年人,国字脸,神情严肃,穿着一身笔挺的干部装,浑身上下都透着一股不怒自威的官威。
     跟在他身后的,是一个三十多岁的年轻人,戴着金丝眼镜,手里拿着一个公文包,看起来精明干练。
     “请问,哪位是华夏创世纪技术发展中心的叶凡主任?”为首的中年人开口,声音洪亮,中气十足。
   

第225章 东风吹动黄金树,各方神佛齐登门![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