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484集:塑造效果评估[1/2页]

深圳玻璃厂打工记 辜彼得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刘好仃站在会议室门口,手里捏着一沓打印出来的数据报告。窗外阳光很好,照得玻璃墙亮堂堂的,像是谁在背后打了个聚光灯。
     “都到齐了吧?”他推开门,声音不大,但大家立刻安静下来。
     阿芳坐在主位旁边,面前摆着笔记本电脑和几页整理好的图表。小林正低头调试投影仪,屏幕上一会儿黑屏一会儿闪花,像个情绪不太稳定的中年人。
     “行了,开始吧。”刘好仃坐下,把报告摊开,“昨天直播完,今天是第一天正式评估效果。”
     小林抬起头:“刘哥,视频播放量已经出来了,总播放量比我们预期高出30%,互动率也挺不错。”
     “那客户那边呢?”刘好仃问。
     阿芳翻了一页PPT:“外贸部反馈,有三家老客户主动联系,说他们员工看了我们的视频后,对产品的质量更有信心了。还有两家新客户,直接发来了合作意向。”
     刘好仃点点头,没说话,只是拿起笔,在纸上记下“信任”两个字。
     会议室里安静了几秒。
     “不过……”小林插话,“有些数据不太好分析。比如海外平台上的评论,有些用的是当地语言,我们翻译过来总觉得差了点意思。”
     “那就找懂的人帮忙。”刘好仃干脆地说,“不能因为听不懂就忽略人家说什么。”
     阿芳点头:“我已经联系了一个本地化的顾问团队,远程帮我们解读用户行为逻辑。”
     “好。”刘好仃满意地笑了笑,“咱们不是做一次性的热闹,是要慢慢让人记住我们是谁。”
     小林接着说:“还有一点,不同国家的反馈差异挺大的。东南亚市场反应很热烈,欧洲那边相对冷淡一些。”
     “欧洲人比较挑剔。”刘好仃慢悠悠地说,“他们喜欢讲规矩,看细节,不像东南亚客户那么热情。”
     “那我们要调整内容吗?”有人问。
     “不急。”刘好仃摆摆手,“先搞清楚他们到底想要什么。是我们不够专业?还是太‘人情味了?”
     阿芳记下这句话,眼神亮了一下。
     “品牌这东西,不是你喊一句口号别人就信了。”刘好仃继续说,“它是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的。就像我们造玻璃,不是吹一口气就能成型,要温度、时间、压力,缺一不可。”
     会议室里响起一阵轻微的笑声。
     “那接下来怎么做?”小林问。
     “继续拍。”刘好仃说得斩钉截铁,“但要更细致。每个工人背后都有故事,每一块玻璃也有它的性格。我们要把这些讲出去。”
     阿芳看着屏幕上的数据,忽然想起一件事:“有个客户留言说,他看完赵哥的视频后,特地让公司采购部门多订了一批货。”
     “哦?”刘好仃挑眉,“他说为什么?”
     “他说,看到赵哥扛玻璃时汗流浃背的样子,觉得这种产品靠得住。”
     刘好仃沉默了一会儿,嘴角微微扬起。
     “靠得住。”他重复了一遍,“这个评价,比什么都值钱。”
     会议继续进行,大家开始讨论下一步的内容规划。
     有人提出要不要增加一些产品技术讲解,也有人建议加入更多幕后花絮。小林则提议做一个“国际版”的短视频系列,邀请海外用户参与挑战。
     “可以考虑。”刘好仃点头,“但我们得保证,不管加什么内容,核心不能变。”
     “真实。”阿芳脱口而出。
     “对。”刘好仃看着

第484集:塑造效果评估[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