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565集:文化交流活动频繁开展[1/2页]

深圳玻璃厂打工记 辜彼得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刘好仃站在窗边,望着楼下玻璃厂的运输车缓缓驶出厂区,车尾扬起的尘土在阳光下像撒了一把碎金。他手里握着刚整理好的合作提案,封皮上印着几个歪歪扭扭的外文单词——是小张昨晚熬夜翻译的,据说“效率”和“友好”这两个词还查了三次词典。
     今天是文化交流活动筹备的第一天,也是他第一次正式对外联络。
     “刘哥,德国那边的邮件回了。”阿芳探头进来,“他们说……愿意试试。”
     “‘试试?”刘好仃挑眉,“不是‘非常欢迎?”
     “他们德国人说话就是这么委婉。”阿芳翻了个白眼,“你要是听到他们说‘非常欢迎,那估计是准备请你去喝啤酒顺便教你讲笑话了。”
     刘好仃笑了笑,把提案合上,顺手在封皮上画了个笑脸,和上次在电梯旁白墙上画的那一个一模一样。
     “走吧,咱们先从‘试试开始。”
     会议室里,小张正对着电脑屏幕念叨:“‘合作意向书这四个字怎么翻译?‘Cooperation Intention?还是‘Intention of Cooperation?”
     “你管它怎么翻译,”老李坐在后排啃苹果,“只要他们能看懂就行。”
     “可人家是德国人啊!”小张急了,“他们连天气预报都能看得一本正经!咱们要是写错了,他们说不定以为我们是来推销玻璃杯的。”
     “玻璃杯怎么了?”阿芳插嘴,“我们厂的玻璃杯可是能抗住三米高空自由落体的!”
     “那是你家猫摔的。”小张翻白眼。
     刘好仃没参与争论,只是打开电脑,调出之前收集的德国企业文化资料,指着其中一条:“德国人注重效率和专业,所以我们的提案要简洁、清晰、有数据支撑。”
     “数据?”小张一愣,“咱有啥数据?”
     “有。”刘好仃点开一张图表,“这是去年我们和德国客户合作的项目完成率,98.6%。比他们自己团队的平均完成率还高。”
     “哇,”阿芳瞪眼,“这不是偷偷藏了个王炸吗?”
     “不是藏,是等用的时候再亮。”刘好仃嘴角一扬,“现在,就是时候。”
     小张眼睛一亮,立马开始改邮件:“尊敬的施密特先生,感谢您对我们文化交流活动的兴趣。我们相信,通过文化互动,可以提升合作效率,以下是我们过去一年的合作数据……”
     “停。”刘好仃按住键盘,“最后一句改成:‘我们期待与贵方共同探索文化互动如何提升合作效率。”
     “哦?”小张一愣,“这是……留个钩子?”
     “对。”刘好仃点头,“让他们自己去想,而不是我们直接告诉他们答案。”
     阿芳在一旁笑出声:“刘哥,你这套路有点深啊。”
     “不是套路,是尊重。”刘好仃说,“文化融合,得先从尊重开始。”
     几天后,第一场文化交流活动正式上线。
     地点是厂里的多功能厅,原本用来开安全培训的,现在挂上了各国国旗,角落里摆着员工们带来的“文化小物件”——有人带了老家的茶叶罐,有人带来了祖传的剪纸,还有人搬来了小时候用的木头陀螺。
     “这玩意儿也能文化交流?”老李看着陀螺,一脸怀疑。
第565集:文化交流活动频繁开展[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