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好仃坐在会议室的角落,手里拿着一杯刚泡好的茶。茶是阿芳泡的,说是新买的花茶,味道有点像小时候他娘晒在窗台上的茉莉干。
“刘哥,数据整理完了。”小李推了推眼镜,把笔记本电脑转了个方向,“你看看,这客户反馈,简直比我们厂里的玻璃碎片还杂。”
刘好仃低头一看,屏幕上是一大堆邮件、语音转文字、聊天记录,五花八门,颜色各异,像是谁把彩虹打翻在了表格里。
“这是德国的。”小李指着一条记录,“客户说我们流程复杂得像拼图,得拼三回才拼得对。”
“日本的呢?”
“这个更绝。”小李滑动鼠标,“客户说我们回邮件的速度比他们泡茶还慢。”
刘好仃笑了,“泡茶?”
“对,他说他们泡一杯抹茶,我们才回一封邮件。”
“……”
“还有这个美国客户,说我们客服说话像机器人,问他问题,对方回一句‘说明书第12页。”
“……”刘好仃低头在本子上写了个“冷”,然后画了个圈,“冷,是问题。”
“对吧?”小李得意,“我刚才还发现,有些客户明明说我们服务好,结果下单量反而比以前少。”
“这不奇怪。”刘好仃靠在椅背上,“服务好,不代表客户觉得被重视。”
“被重视?”小李愣了,“这玩意儿也能量化?”
“可以试试。”刘好仃拿起笔,在白板上写下几个字:“客户体验雷达模型”。
“啥玩意儿?”小李凑过去,“这听着像科幻小说里的东西。”
“雷达,是用来探测目标的。”刘好仃解释,“客户体验也一样,得用雷达扫一圈,才知道哪儿有障碍,哪儿是通路。”
阿芳走进来,手里拿着一沓打印好的表格,“刘哥,我整理了几个重点案例。”
“说说。”
“德国客户那封邮件,他附了张流程图建议。”阿芳指着一张纸,“他说我们的流程太绕了,建议简化。”
“我之前也看到了。”刘好仃点头,“这不是流程问题,是他希望我们能理解他的标准。”
“理解?”阿芳皱眉,“这怎么量化?”
“先不急着量化。”刘好仃笑了笑,“先理解。”
会议室的气氛有点安静,窗外的阳光斜斜地洒进来,照在桌上那杯花茶上,茶面微微泛着光。
“那我们接下来怎么做?”阿芳问。
“先分三类。”刘好仃在白板上写下“地域、行业、使用频率”六个字,“从这三个维度切入,看看客户的需求到底差在哪儿。”
“地域好分。”小李点头,“亚洲、欧洲、美洲。”
“不是这么分。”刘好仃摇头,“日本、德国、美国、巴西……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习惯。”
“那行业呢?”阿芳问。
“玻璃幕墙、建筑装饰、家电制造、汽车玻璃……每个行业对服务的期待也不一样。”刘好仃顿了顿,“比如做汽车玻璃的客户,可能更在意交付的准时率,而做建筑幕墙的客户,可能更在意技术细节。”
“使用频率呢?”小李问。
“有些客户一年只下几单,有些客户一个月下十几单。”刘好仃解释,“频率不同,服务方式也得不同。”
“所以,不是统一服务标准的问题?”阿芳若有所思。
“对。”刘好仃点头,“是定制的问题。”
“那我们怎么知道客户到底想要什么?”小李问。
“靠数据。”刘好仃拿起
第593集:国际客户需求多样分析[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