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从会议室的百叶窗缝隙里漏进来,照在三个人的电脑屏幕上,像是给数据图表镶了金边。小李的咖啡杯已经凉透,阿芳的笔记本摊在桌上,密密麻麻的标签像蚂蚁搬家似的排成一列。
“这数据分类,比整理衣柜还麻烦。”小李一边点鼠标一边嘟囔。
“你那是衣柜,我们这是国际市场。”阿芳头也不抬地敲着键盘,“你要是把‘环保材料和‘绿色认证搞混了,客户可不会原谅你。”
刘好仃站在白板前,手里拿着一支蓝色的记号笔,像是在跟什么较劲。他低头看了眼阿芳和小李整理的数据,眉头微皱。
“你们发现没,南美那边的标签体系和东南亚不太一样?”他指着屏幕,“同样是‘自然融合设计,南美客户说‘环保,东南亚客户说‘柔和,但其实他们要的可能是同一种东西。”
“那怎么办?”小李抬头,“我们总不能让客户自己改词典吧?”
“我们可以统一主分类,再保留区域子标签。”刘好仃拿起笔,在白板上画了个结构图,“比如‘环保材料是主项,下面再分‘绿色认证、‘可回收性、‘低碳生产这些子项,东南亚那边也可以加‘自然纹理、‘光影协调之类的本地化标签。”
阿芳眼睛一亮:“对,这样既能保持统一,又能保留本地特色。”
“那就开始吧。”小李叹了口气,“又是一场数据修仙。”
三人开始分工,阿芳负责南美部分,小李负责东南亚,刘好仃则在白板上不断调整分类逻辑。会议室里,键盘声、鼠标点击声、偶尔的讨论声,像是某种节奏感极强的背景音乐。
“我发现一个有意思的事。”小李忽然说,“在曼谷那边的客户反馈里,‘光影协调这个词出现频率特别高,几乎每次提到自然融合设计都会带一句。”
“记录下来,回头再深挖。”刘好仃点头,“趋势都是从细节里长出来的。”
阿芳一边整理一边点头:“就像玻璃上的裂纹,一开始只是条线,慢慢就蔓延开了。”
“说得对。”刘好仃笑了笑,“数据也一样,一开始只是几个关键词,但多了,就成了一种信号。”
时间在数据整理中悄悄滑过,窗外的阳光已经从会议室的左边移到了右边。阿芳的笔记本上,写满了各种标签和备注。
“南美那边的数据整理完了。”她抬头,“绿色材料的提及率比东南亚高很多,但自然融合设计反馈比较零散。”
“东南亚那边呢?”刘好仃问。
“自然融合设计反馈倒是挺多,但分布比较散,关键词也不统一。”小李挠头,“有点像雾里看花。”
“那就先做交叉分析。”刘好仃说,“看看环保材料和客户满意度之间有没有关联。”
“这我来。”小李立刻调出数据模型,“我倒要看看,绿色材料是不是真的能提升客户满意度。”
阿芳也在电脑上敲敲打打,忽然指着屏幕:“你们看这个,有一家南美客户连续三次订单都特别注明‘需提供环保认证文件。”
“环保认证……”刘好仃沉吟片刻,“可能已经不只是产品要求,而是客户信任的基础门槛。”
“那我们要不要把它单独列出来?”阿芳问。
“列。”刘好仃点头,“这可能是个关键信号。”
小李运行完模型后,眼睛亮了:“刘哥,你看这个曲线,绿色材料和客户满意度确实呈正相关,而且趋势在加
第603集:调研结果细致分析[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