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从百叶窗的缝隙里漏进来,在白板上画出几道金色的条纹,像极了刘好仃刚理清的品牌认知分类图。他站在白板前,手里捏着一支半旧的马克笔,眼神在“认知老化型”和“认知模糊型”两个板块之间来回游移,像是在看一场无声的辩论。
阿芳正坐在角落里敲键盘,小李则抱着笔记本电脑来回踱步,嘴里念叨着“语义模块”“关键词权重”之类的词,活像在练口才。
“咱们得把这事儿掰开了、揉碎了,再重新拼起来。”刘好仃终于开口,语气像是在讲一道复杂的菜谱,“欧美市场觉得我们老,东南亚觉得我们稳,中东觉得我们专业,这事儿不能一锅炖。”
“那得分类炒。”小李停下脚步,“就像炒菜,火候得掌握好。”
“你这比喻挺接地气。”阿芳笑着敲了敲回车键,“那咱们先从欧美市场入手?”
“对。”刘好仃点头,“‘认知老化型市场的客户,不是不喜欢我们,是觉得我们跟不上他们的节奏。”
“那怎么改?”阿芳问。
“先从调性入手。”刘好仃用笔圈住白板上的“品牌调性”几个字,“我们要让别人觉得我们不是老了,而是成熟了,还带着点新意。”
“成熟+新意?”小李皱眉,“这不矛盾吗?”
“不矛盾。”刘好仃笑了笑,“就像老酒装新瓶,酒还是那个酒,但瓶子让人愿意打开。”
阿芳一边记录一边点头:“那咱们得给品牌调性定个方向,比如年轻化、活力感、创新力这些关键词。”
“对。”刘好仃在白板上写下“年轻化”“活力感”“创新力”几个词,“这几个词,咱们得在传播内容里体现出来。”
“那东南亚呢?”小李问。
“东南亚咱们得稳中求变。”刘好仃说,“他们觉得我们稳,这是优势,但我们也得让他们知道,我们不只是稳,还有新。”
“那具体怎么操作?”阿芳问。
“视觉感知,是第一步。”刘好仃指着白板上的“视觉感知”几个字,“咱们的品牌形象,得从视觉上先给人一个新印象。”
“你是说……改LOGO?”小李试探性地问。
“不是马上改。”刘好仃摇头,“是先改视觉语言。”
“视觉语言?”阿芳有点懵。
“就是咱们在所有对外传播中使用的视觉元素。”刘好仃解释道,“比如广告语、包装设计、官网风格、宣传材料的配色和字体……这些细节,组合起来就是品牌的视觉语言。”
“那咱们得先有个方向。”阿芳开始兴奋起来,“比如现代感+专业感?”
“对。”刘好仃点头,“现代感让人觉得我们跟得上时代,专业感让我们不丢掉老客户。”
“那怎么平衡?”小李问。
“这就像穿衣服。”刘好仃笑着比划,“你想显得年轻,又不能太跳脱,得有点稳重感。”
“那咱们得先做视觉测试。”阿芳说,“比如用不同风格的LOGO做客户偏好调查。”
“可以。”刘好仃点头,“但得先有个初步方向。”
他转身在白板上画了个草图,左边是传统风格的LOGO,右边是一个更简洁、线条更流畅的版本。
“左边是咱们现在的,右边是设想中的
第608集:重塑方案精心策划[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