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634集:战略措施具体实施[1/2页]

深圳玻璃厂打工记 辜彼得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清晨的车间还没完全苏醒,传送带静默地横贯其中,像一条沉睡的银蛇。刘好仃站在模具冷却架前,手里捏着一只刚脱模的玻璃瓶,瓶身还带着微温,指尖能感受到那层薄薄的热意正缓缓散去。他把它举到眼前,迎着从高窗斜照进来的晨光——瓶壁内侧那道细密的螺旋纹路在光线下微微泛着波纹,像被风吹皱的湖面。
     他没说话,只是轻轻点了点头,把瓶子放进随身的帆布包里,拉链合上时发出“咔哒”一声轻响。
     会议室的白板已经擦得干干净净,三角模型的轮廓还隐约留在漆面上,像是昨夜讨论留下的呼吸印。刘好仃走进来时,阿芳正把一叠打印纸整齐码在桌角,小林盯着笔记本屏幕皱眉,老张则坐在靠门的位置,手里转着一支没盖笔帽的记号笔,动作缓慢而有节奏。
     “开始吧。”刘好仃放下包,从里面取出那只温热的瓶子,轻轻放在会议桌中央。
     “这就是第一步。”他说,“不改全产线,先做一百只‘记忆折射原型瓶,小批量试产。”
     小林抬起头:“可这曲面设计,模具得重调参数,数控系统老了,精度跟不上怎么办?”
     “那就人盯机器。”刘好仃说,“我昨儿数了,退火炉三区温差最大能到十八度。瓶颈处冷得快,瓶身就裂。咱们分段控温,调梯度,再给模具内壁加个导热槽——小事,老师傅动动手的事。”
     老张哼了一声:“动动手?动一次废三只,成本谁扛?”
     “我扛。”刘好仃笑了笑,“预算加五个点,全压在这批样品上。良品率只要过六十,就算开门红。”
     阿芳忽然开口:“那……情感部分呢?‘能装故事的瓶子,总不能光靠瓶子弯一下光吧?”
     “当然不是。”刘好仃翻开笔记本,在空白页画了三栏,“一组做产品迭代,对接模具车间,目标是让光拐弯;一组建客户记忆档案,收集真实使用场景,哪怕是一条朋友圈截图也算数;第三组盯成本,每一分钱花在哪,都得清清楚楚。”
     他抬眼:“阿芳牵头档案组,小林负责产品组,老张监督成本。三天,我要看到第一只无裂纹的曲面瓶下线,十天内,档案库里至少存进五十个故事。”
     小林眨了眨眼:“五十个?客户又不会天天写散文。”
     “但他们拍照。”阿芳接话,“发孩子用瓶子装辣酱,老人拿它泡药酒,还有人刻名字送人当婚礼伴手礼……这些不是需求,是信号。”
     刘好仃点头:“对。我们以前等订单,现在要等信号。谁先听见,谁先动手。”
     会议散得干脆利落。没人再问“值不值”,也没人再说“太虚”。大家各自拎起笔记本,脚步轻快地走出门去,像一群刚领到任务的小学生。
     刘好仃没走。他留在会议室,从包里拿出一张草图纸,背面已经写满了数字和公式。他在中间画了个简图:瓶身内壁螺旋纹,标注着“折射角=记忆留存率?”旁边还画了个小箭头,指向“客户情感强度→光偏转度”。
     他盯着看了两秒,嘴角微微一扬,把纸折好塞进衬衫口袋。
     车间里,模具组的老师傅正蹲在数控台前,眉头拧成一个“川”字。屏幕上跳动的参数让他直摇头:“这弧度,冷却不均,必裂。”
     刘好仃走过去,递上一杯热茶:“您当年做婚庆琉璃灯的时候,不也调过七轮温度?那灯现在还在南山区政府大厅挂着呢。”
     老师傅接过茶,哼了一声:“那是艺术,这是量产。”
     “现在,艺术也是量产的一部分。”刘好仃蹲下来,打开红外测温仪,对准刚出模的一只曲面瓶,“您看,瓶颈这里,十八度温差。咱们把退火炉第一区调高两度,第二区降一度,第三区加个导流罩——让热气多绕两圈,行不行?”
     老师傅盯着数据看了半晌,终于伸手拨动调节钮:“试一次。”
     第一次,裂。
     第二次,微裂。第634集:战略措施具体实施[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