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657集:市场细分精准推进[1/2页]

深圳玻璃厂打工记 辜彼得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清晨的厂门口,保安老陈正弯腰捡起一片被风刮落的排产表。纸角沾了点泥,他拍了拍,抬头看见刘好仃撑着伞走来,伞布上还挂着昨夜的雨珠,一颗接一颗砸在水泥地上,像在数秒。
     刘好仃点了点头,没说话,径直穿过车间长廊。走廊尽头的控制室门缝里透出一点暖光,小林已经在电脑前搓手哈气:“空调又抽风,冷得像北欧冬天。”
     “那正好。”刘好仃把伞收好,靠在桌边,“咱们今天,就从‘光开始。”
     他打开U盘,文件名是“Layout_Plan_V1”,双击后跳出三个子文件夹:政策追踪、物流动态、文化反馈。他点开会议录音,阿芳的声音轻轻响起:“客户连‘透明都听不懂咱们的意思……”
     小林停下敲键盘的手:“这句我听了三遍了,越听越像警报。”
     “不是警报,是起点。”刘好仃掏出日志本,翻到一页空白,画了个三角形,顶点分别标着“光照”“建筑”“合规”。他用红笔圈了圈中心,“市场不是一块玻璃,是好几块拼起来的窗。咱们得先分清,谁要遮阳,谁要透亮,谁怕被查。”
     老张端着茶杯进来,瞅了一眼:“这图,咋看着跟咱们调炉温的曲线表一个路子?”
     “本来就是。”刘好仃笑,“炉子知道火候,咱们也得知道‘火候。南美怕热胀,中东怕反光,北欧怕阴沉——全是‘火候问题。”
     阿芳翻出一叠海外订单备注:“问题是,同一个城市,有的客户要‘全遮光,有的又要‘通透如空气。咱们总不能一炉烧两种玻璃吧?”
     “那就分炉。”刘好仃说,“不是按国家分,是按用途分。”
     他调出“Desert_Light_Test_V0.1”,屏幕上是沙丘与高楼的对比图:“住宅要隔热,商场要炫目,博物馆要护展品——需求不一样,玻璃也不该一样。咱们细分,不是分地,是分‘光怎么用。”
     小林眼睛一亮:“那咱们是不是该建个‘光档案?比如‘中东午后强光+现代幕墙,配个专属参数?”
     “可以。”刘好仃在三角图上加了第四条轴,写着“用途”。“四轴定型,比凭感觉靠谱。”
     老张嘬了口茶:“听着像配菜——辣的配蒜,甜的配姜,玻璃也得‘对味儿。”
     “就是对味儿。”刘好仃把图拍下来,贴在白板角落,“咱们不卖材料,卖的是‘刚好合适。”
     晨会结束,三人各自埋头整理数据。刘好仃没走,坐在操作台前,把近三年的海外订单一条条拖进新表格。光照强度、建筑类型、政策门槛、项目用途——四个维度像四根丝线,慢慢织成一张网。
     阿芳忽然抬头:“北非有个项目,住宅用玻璃要求低反射,但商业中心反而要高反光,说是‘显气派。”
     “不矛盾。”刘好仃调出日照图,“白天毒,晚上凉,住宅怕热,商场要亮。同一片天,两种活法。”
     小林在屏幕上拉出一个评分表:“咱们能不能给每个市场打个‘适配分?比如光照匹配度、政策稳定度、建筑偏好吻合度,加权算总分?”
     “叫‘区域适配指数。”刘好仃点头,“分高,说明咱们的玻璃‘穿得进去;分低,再便宜也白搭。”
     老张凑过来:“那东南亚呢?语言近,沟通顺,分肯定高。

第657集:市场细分精准推进[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