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660集:新挑战:国际化品牌创新生态构建[1/2页]

深圳玻璃厂打工记 辜彼得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清晨的阳光依旧斜斜地切过控制室的百叶窗,但角度比昨天低了些,像是被谁悄悄调慢了钟表。窗台上那本刚盖完章的《全球化布局首期效果评估》报告还摊开着,纸页边缘微微卷起,仿佛在晒太阳时打了个盹。
     刘好仃没再盯着“有效”两个字看。他走过去,轻轻把报告合上,顺手压在了保温杯底下——杯身印着“17号炉专用”,字迹已经磨得有点发白。
     “光晒久了,纸会脆。”他说。
     小林端着豆浆路过,瞅了一眼被压住的报告:“那咱们是不是该趁热打铁?客户都点名要‘曙光了,多接几单,年底奖金说不定能买辆电瓶车。”
     阿芳正在核对下周排产表,头也不抬:“电瓶车?你那破车上周不是刚换了电池?”
     “那也能换新车型啊!”小林笑嘻嘻地把吸管咬扁,“再说了,现在阿泽尔那边展厅都放咱们视频了,客户说‘像深圳的光——这话多值钱,不赶紧变现?”
     老张从设备间出来,手里拎着半截旧电热棒:“你们说的‘光,能当燃料用吗?炉子可不认情怀,它只认温度。”
     刘好仃没接话。他回到工位,打开电脑,调出17号炉最近三个月的参数曲线。画面一静,他点开一段回放:玻璃板缓缓滑出窑口,通红的表面在晨光中冷却,泛出哑光质感,像一块被风沙打磨过的玉。
     他放大画面,定格在玻璃出窑的瞬间。
     “这‘曙光曲线,还能用几次?”他忽然开口。
     会议室里安静下来。
     小林咽下最后一口豆浆:“什么意思?他们不是正喜欢这个效果?”
     “喜欢,是因为现在只有咱们有。”刘好仃指着屏幕,“可他们已经开始学了。上个月中东那家新厂的样品,反射率只差2.3%——再优化一轮,咱们的‘不累,就成了他们的‘也还行。”
     阿芳放下笔:“可技术参数咱们一直保密……”
     “保密能保多久?”他笑了笑,“真正的差别,不是藏了什么,是能不能一直往前走。咱们现在是‘光,可光会散。得做‘灯——自己能亮,还能点着别的火。”
     老张皱眉:“咱们是玻璃厂,又不是点灯的。”
     “对,咱们就是点灯的。”刘好仃调出另一组数据,“你看,客户说‘像深圳的光,可他们没见过深圳的回南天,也没踩过湿漉漉的地板。他们看到的,是咱们剪的那段视频——光穿过玻璃,落在地上的样子。”
     他顿了顿:“他们记得的,不是参数,是感觉。可感觉,得靠新的东西去创造。靠一个人想,想不了太久。”
     小林挠头:“那您的意思是……咱们得搞创新?可创新是研究院的事啊,咱们连个正经实验室都没有。”
     “不需要实验室。”刘好仃翻开日志本,翻到那页写着“走出去了,得让人记得光从哪儿来”的地方。他提笔,在下面写了一行新字:“但光不能只靠一个人点。”
     写完,他合上本子,抬头:“创新不是一个人闭门造车,是一群人一起找光。咱们厂有工段,外面有脑力——高校、客户、同行、供应商,甚至咱们自己的工人,脑子里都可能有火种。问题是,咱们从来没把它们连起来。”
     阿芳迟疑了一下:“可……咱们能跟谁连?怎么连?”
     “先不急着连。”刘好

第660集:新挑战:国际化品牌创新生态构建[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