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664集:合作项目深入开展[1/2页]

深圳玻璃厂打工记 辜彼得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清晨的阳光斜斜地爬上控制室的窗台,把GPULSE后台界面上的“问题池”三个字照得微微发亮。昨晚那封未发出的邮件还停留在屏幕上,光标在“回复”按钮前静静闪烁,像一只等待起飞的蜻蜓。
     刘好仃端着搪瓷杯走进来,热气裹着速溶咖啡的香气在空气中划出一道弧线。他没看屏幕,而是先走到白板前,用红笔在“越南胡志明”旁边打了个勾,又添上两个字:“已联”。
     他这才坐下,吹了口热气,鼠标轻点——“发送”。
     邮件内容简洁得像一条工单:“您好,我们已收到您的技术简报,非常感谢。我们正在17号炉开展退火区振动优化实验,愿共享现场数据。如您方便,可否进一步交流具体参数与实施条件?附件为我方测试环境说明。”
     阿芳推门进来时,正看见他在打印回执。“发了?”她问。
     “发了。”刘好仃头也不抬,“但光靠中文不够,你联系一下李老师,就是外语系退休那位,麻烦她帮忙过一遍报告,标出咱们看不懂的地方。”
     “李老师?她现在在家带孙子呢。”
     “那就请她孙子让个座。”刘好仃合上打印机,“这年头,创新不光要懂技术,还得会翻译。”
     阿芳笑了,接过文件转身要走,忽然又停下:“对了,SZPT的学生今早到,八点半交接会。”
     “我知道。”刘好仃喝了口咖啡,“记得把《合作备忘录》再打一份,双色工牌也准备好。别让人觉得咱们是临时起意。”
     八点二十七分,三名穿浅蓝工装的学生站在车间门口,手里攥着实习证,眼神里混着兴奋和紧张。老工人们三三两两地围在17号炉旁,交头接耳。
     “真让学生上手?”
     “生产线上玩实验,出了事算谁的?”
     交接会上,一位老师傅直接站起来:“刘师傅,我不是不信年轻人,可这炉子一开就是百万产值,一个参数调歪,整批板子都废了。你们搞创新,总不能拿厂子当试验田吧?”
     刘好仃没急着解释,而是打开平板,调出GPULSE后台的历史记录。屏幕上,一条红色曲线在“退火区振动”指标上反复冲高,三年来十七次维修记录像一串密集的警报。
     “这位师傅说得对。”他指着曲线,“这问题,咱们修了三年,换了七套风嘴,调了二百多回参数,还是没根治。可就在上周,越南有家厂,用一套低成本气流调控方案,把类似问题压下去了。”
     他顿了顿:“他们不是更聪明,是有人愿意从头试。现在,这些学生愿意来试,咱们为什么不敢让他们试?”
     没人再说话。
     刘好仃起身:“小林,把监测权限打开。只读,不写。所有操作实时锁定,后台留痕。”
     小林敲了几下键盘,屏幕上跳出一段代码,随即弹出提示:“非核心参数访问权限已启用,危险操作自动拦截。”
     “来吧。”刘好仃朝学生们招手,“带你们看看‘问题长什么样。”
     学生们跟着走进车间,其中一人盯着气流入口看了许久,低头在本子上画了张草图:导流板斜切45度,加装缓冲槽。他没说话,只是默默记下。
     刘好仃路过时瞥了一眼,没点评,却掏出手机拍了下来,回办公室后存进“GPULSE合作线索”文件夹,命名:“SZPT导流构想待验证”。
     中午,阿芳拿着翻译好的报告回来,眉头微皱:“李老师说这报告写得挺实在,但关键数据缺了不少,比如风速、压强、冷却区长度。不过……”她翻到末页,“这儿有行手写备注:‘曾尝试声波干预,但设备受限。”
     刘好仃盯着那行字,慢慢把“声波”两个字抄在笔记本上,画了个圈,又补了个问号。
     “声波……”他喃喃道,“老张那本书里,是不是也提过这个?”
     “您还真记性好。”阿芳点头,“《工业气体动力学基础》第三章,‘共振抑制中的非接触调控。”
     刘好仃笑了笑,没再多说,只把笔记本合上,塞进了抽屉。
     下午两点,GPULSE后台弹出一条新通知:深圳大学材料学院团队提交了“涂层附着力提升”初步方案,提出采用等离子预处理增强界面结合力。
     刘好仃点开方案,看完后拨通阿芳电话:“联系

第664集:合作项目深入开展[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