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668集:可持续发展方案周密制定[1/2页]

深圳玻璃厂打工记 辜彼得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清晨的阳光穿过控制室百叶窗的缝隙,在地板上铺成一道道细长的光栅,像极了老式计算器的显示屏。主屏幕上的警示红光终于熄了,取而代之的是GPULSE系统刚推送的一条更新提示:“碳足迹模拟器测试版已激活”。小林盯着那行字,下意识摸了摸口袋里的U盘——里面是他熬了三个通宵整理的技术断层分析。
     刘好仃端着搪瓷杯走进来,杯口还沾着一点牙膏沫,显然是刚刷完牙就直奔岗位。他没说话,先在白板上贴了三张不同颜色的便签纸:蓝色、绿色、黄色,整整齐齐排成一排。
     “今天不聊‘能不能,”他拧开杯盖,吹了口气,“聊‘怎么干。”
     阿芳正低头翻笔记本,听见这话笔尖一顿。老张则站在角落,手里捏着半块没吃完的馒头,眼神在白板和屏幕之间来回跳。
     “先看眼前。”刘好仃调出越南声波项目的界面,那个熟悉的黄色警告框还在闪烁。“不是它不行,是咱们没给它‘身份证——碳足迹报告、材料溯源、能耗记录,缺一样,国际订单连门都摸不着。”
     小林忍不住插嘴:“那不还是得从技术入手?没有监测系统,数据全靠猜。”
     “可政策不等人。”阿芳抬眼,“CBAM草案已经列明核查节点,我们连申报格式都没定。”
     老张咬了口馒头,含糊道:“你们说的都对,可车间里三百多号人,谁来扛成本上涨?别到最后,玻璃没卖出去,兄弟们先失业了。”
     空气静了一瞬。
     刘好仃放下杯子,从抽屉里拿出一叠打印纸,每人发了一张。“咱们手上这三样东西——技术短板、政策红线、人心底线——不是选做题,是必答题。”他拿起蓝笔,在白板上画了个三角,“绿色生产是骨架,社会责任是血肉,长期能力是脑子。少哪块,都走不远。”
     他撕下三色标签,开始往白板上贴。
     蓝色区,“绿色生产”底下迅速堆起小林整理的条目:“范围三排放监测”“能源效率对标”“绿色供应链认证”……每一项后面都标着“高风险”。
     绿色区,阿芳接过笔,补上“员工心理支持计划”“本地社区协作机制”“透明化信息披露”。写到“心理支持”时,她停了两秒,笔尖微微用力,像是要把字刻进板子里。
     黄色区空着,刘好仃看了眼老张:“这块,你来填。”
     老张犹豫了一下,走过去写下:“老员工技能转型通道”“青年技工培养池”“跨部门应急协作组”。末了,又加了一句:“所有变革,提前沟通,绝不突然袭击。”
     小林看着那行字,忽然笑了:“这不比ISO标准人性化多了?”
     “标准是死的。”老张耸耸肩,“人是活的。咱们可以慢,但不能骗。”
     刘好仃点点头,拿起红笔,在三大模块上方画了条横线:“接下来,分三级——必须做、可以缓、需联动。”
     他指向蓝色区:“比如‘碳核算系统搭建,必须做,三个月内出原型;‘绿色认证申请可以缓,等数据稳定再推进;‘供应商碳审计需联动,得和采购、质检一起上。”
     阿芳快速记录,忽然抬头:“那社会责

第668集:可持续发展方案周密制定[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