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六点十二分,控制台右上角的提示灯还在闪,像只不肯闭嘴的小萤火虫。刘好仃站在终端前,手里捏着半杯凉透的速溶咖啡,奶精结了一圈薄皮。他刚点开“网关T9DEBUG”日志,屏幕上的时间戳跳出来:凌晨2:17,供电延迟0.8秒。
“不是坏了,是饿着了。”他低声说,手指在“备用链路”一栏敲了两下。
小林顶着一头炸毛冲进来,工装外套还歪着扣子:“刘师傅!我梦见备用模块烧了——”
“没烧,就是昨晚电压低,它起得比你慢。”刘好仃把屏幕转向他,“你看,心跳正常,只是起床气重。”
小林凑近一看,松了口气:“那……咱们还评吗?深化效果那事儿。”
“正因为差点摔跤,才更要站稳了看一眼。”刘好仃调出主控面板,“系统稳了三天,数据流顺了,AI没再把反光当结晶——这不就是效果?咱们得数数,到底省了几口气。”
六点四十分,阿芳抱着平板进来,发带松了一截,刘海儿贴在额头上。她一眼就看见刘好仃在日志备注栏打字:“建议增加UPS冗余”。她没说话,只在旁边补了一句:“预算写‘应急呼吸包,财务好过。”
“行,就当给机器买口罩。”刘好仃笑了笑,转身在白板上写下:“深化效果评估——能活,能跑,能喘,算不算好?”
三人围到控制台前,小林打开数据看板。屏幕上,三条曲线并排躺着:一条是网关上线前的“心跳包延迟”,锯齿状得像老式收音机的杂音;第二条是试运行期,起伏像慢跑的心电图;第三条,平得像晾在绳上的床单。
“延迟从0.3ms压到0.15ms,中台峰值负载从91%掉到76%,AI帧率稳定在每秒两帧。”小林指着图,“以前系统是拖着脚走,现在能小跑了。”
阿芳翻了一页,忽然“咦”了一声:“你看‘凌晨2:17这个点,每次都有微波动。”
刘好仃凑过去,眼神一动。那波动幅度小得几乎看不见,但时间点——和老张笔记本里记的电压波动,严丝合缝。
“它记得。”他说,“机器不说话,但记性比人好。”
小林挠头:“所以咱们优化的不只是代码,是给它配了个‘生物钟?”
“差不多。”刘好仃关掉图表,“走,去听听人怎么说。”
七点刚过,17号炉操作间已经热得像蒸笼。老张正蹲在控制柜前拧螺丝,听见脚步声抬头,抹了把汗:“你们来啦?系统今早没抽风,我加料都敢踩点。”
“没抽风?”小林笑,“上回它误报警,您不是说‘一炉料三十万吗?”
老张摆摆手:“那是前朝旧事。现在它报警,我敢信——昨儿半夜,AI提前十五分钟提示炉温要漂,我调了风阀,一炉玻璃清亮得像矿泉水。”
刘好仃没接话,只蹲下身,翻开自己随身带的笔记本,垫在键盘下。油渍朝上,正好盖住“参数调试”几个字。
“不过……”老张忽然皱眉,“有时候它太稳了,反倒慢。”
第677集:深化效果初步显现[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