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683集:营销效果初步显现[1/2页]

深圳玻璃厂打工记 辜彼得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清晨的阳光斜斜地切进车间,落在控制台边缘那张被反复摩挲的巴西孩子举瓶喊话的截图上。纸角微微卷起,像是被谁悄悄捏过很多遍。刘好仃没看屏幕,也没翻笔记,只是把手机轻轻放在控制台右侧——屏保还是炉火,但这次,他多截了一张:京都书法家回邮的“Kizuna”,墨迹晕开的边缘像一缕未散的烟。
     他没说话,转身走向休息区,手里拎着三杯刚泡好的菊花枸杞茶,杯盖还没完全拧紧,热气一缕一缕地往上钻。
     “来,趁热。”他把杯子依次放下,阿芳和小林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里读出点什么——老刘这阵子,话少,动作多,但每一步都像踩在节拍上。
     “咱们得知道,火到底烧到哪儿了。”他打开巡检笔记,抽出三张打印纸:一封德国建筑师的邮件,一张日本书法家的照片,一段巴西艺术家发来的十秒视频。他一张张夹进笔记里,动作慢,却稳。“客户说了啥,咱们得听;但他们不说的,咱们也得懂。”
     小林端起茶,吹了口气:“可这些……算数据吗?”
     “算回音。”刘好仃说,“火没长嘴,但有人替它说了话。咱们现在要做的,是把话听全,再算算,响了几声。”
     阿芳眼睛一亮:“我刚导出社交媒体的监测报告,德国那边专业论坛的讨论量三天涨了三倍多,有人把‘火序那段光流图做成了PPT模板,署名还写着‘深圳炉火。”她顿了顿,“巴西本地媒体转载了十七次,有家电视台甚至做了个五分钟的街头采访,问‘你见过会唱歌的火吗?”
     刘好仃点点头:“那日本呢?”
     “九条自发解读。”小林接过话,“文化类KOL说‘炎字那一笔,像极了‘物哀里的‘刹那永存。还有人分析老张关炉门的背影,说那是‘静默的仪式感。”
     刘好仃没笑,也没夸,只是低头喝了口茶,烫得他微微眯眼。他知道,这些不是订单,但比订单更沉。
     “可老张他们,”阿芳犹豫了一下,“昨天巡检时还嘀咕,说咱们搞这些‘虚头巴脑的东西,不如多出两车货实在。”
     刘好仃放下茶杯,杯底磕在桌上,发出一声轻响。
     “走。”他说。
     三人起身,穿过传送带旁整齐排列的钢化玻璃,走向质检区。老张正弯腰检查一片出口日本的玻璃边缘,手电筒的光在表面滑过,像一道流动的星河。
     刘好仃没打招呼,只把手机掏出来,点开那段巴西孩子围炉喊话的视频。他调到最大音量,按下播放。
     “我们烧玻璃!”
     稚嫩的声音在车间里炸开,带着南美阳光的热度。一个男孩举起刚吹制的小瓶,对着夕阳喊:“看,火会飞!”
     视频结束,没人说话。
     老张的手电筒还停在玻璃边缘,光斑微微晃动。
     “他们懂钢化系数吗?”刘好仃问。
     老张摇头。
     “他们知道退火曲线吗?”
    &n

第683集:营销效果初步显现[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