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716集:拓展方案精准制定[1/2页]

深圳玻璃厂打工记 辜彼得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质检台上的玻璃还泛着晨光,刘好仃指尖轻轻敲了敲手机屏幕,那条仿品警报已经读过三遍。图片里的玻璃歪斜得像喝醉的镜子,光路乱成一团毛线,可价格却标得明明白白:正品三分之一。他没皱眉,也没叹气,只是把手机反扣在桌面上,发出“嗒”一声轻响,像是给某个念头落了锁。
     半小时后,小林和小李一前一后推门进来,手里都端着便利店买的咖啡。小林刚坐下就问:“刘师傅,那东南亚的仿品,咱们怎么回?发律师函还是平台投诉?”
     “都不急。”刘好仃从抽屉里抽出一沓纸,封面上写着“国际拓展初步分析”,页角还贴着小李前天随手画的笑脸,“咱们先不打苍蝇,先铺网。”
     小李吹了口热气:“可那仿品都快飞出国门了,再不拦,咱们还没出海,名声先被拖下水了。”
     “所以才更要冷静。”刘好仃翻开文件,指着中东、南美、北欧三个区域的市场画像,“咱们之前分析的战场没变,但敌人多了个‘内鬼——低价劣质货打着咱们的影子跑在前面。这不光是维权,是抢跑。”
     他拿起红笔,在地图上圈出东南亚,“这块地,原本不在首攻名单里。但现在看,它既是漏洞,也可能是跳板。”
     小林眼睛一亮:“您是说……以打代拓?”
     “不打,是教。”刘好仃笑了笑,“咱们教市场什么叫‘真。”
     三人围在会议桌前,白板被重新擦净,刘好仃写下四个字:精准切入。
     “咱们不撒大网,也不跟风冲量。东南亚消费者要的是‘好而不贵,咱们就做‘贵得有理。”他笔尖一转,在白板上画出三个圈,“市场细分,得按‘三看来:一看价格带,二看渠道习惯,三看审美偏好。”
     小李举手:“那仿品卖那么低,咱们怎么比?”
     “不比价格,比价值。”刘好仃调出一份数据表,“咱们的玻璃透光率98.7%,能耗低于欧盟标准,质检过12道关。这些不是成本,是故事。人家卖‘便宜,咱们卖‘安心。”
     小林点头:“我懂了,就像卖矿泉水,有人卖五毛,有人卖五块,差的不是水,是信任。”
     “对。”刘好仃在白板上标出“信任锚点”,“咱们在东南亚先不铺货,先立信。找两个中型设计工作室合作,免费提供样品,附带一份‘光路检测报告,让他们用事实说话。”
     小李皱眉:“免费?那不是白送?”
     “不是送,是种。”刘好仃语气平和,“种信任。等他们的项目落地,灯光一打,客户一问,答案自然就出来了——为啥这家的玻璃特别亮?因为每一块,出厂前都‘验过光。”
     小林笑出声:“咱们这是搞‘光影科普?”
     “对。”刘好仃点头,“市场教育做扎实了,仿品再便宜,也像塑料花——看着像,没香气。”
     讨论继续深入,团队开始细化每个区域的定位策略。
     中东主打“定制快反”,十天出样,三个月交货,直接打意大利品牌的软肋;南美则用“快闪+故事”破局,把玻璃变成光影装置,让消费者亲手触摸“真光”;北欧最难啃,但一旦拿下,品牌就能跃升。刘好仃提出“环保标签+用户共创”双轨并行,用碳足迹认证说话,用“光影故事计划”走心。
     可说到东南亚,分歧来了。
     小李坚持:“咱们得先打假,不然正主没出场,路人全认错脸。”
     小林却认为:“打假是防守,咱们现在要的是进攻。不如跳过混乱市场,直攻高端。”
     刘好仃没急着表态,而是把之前三份区域分析并排摊开,指着数据说:“中东要‘快,南美要‘暖,北欧要‘净。那东南亚要什么?”
     会议室安静了几秒。
     小林试探道:“……要‘信?”
     “对。”刘好仃点头,“它要的不是最便宜的玻璃,是最让人放心的玻璃。咱们不跟仿品拼低价,也不躲着走,而是亮出底牌——咱们敢晒生产全过程,敢让客户验货,敢承诺‘假一赔十。”
     他拿起手机,翻出那张仿品图,放大包装角落——一个模糊的三角形标志若隐若现。
     “这标志,我查了,不是注册商标,但有点像泰国某个小厂的私印。”他顺手拍下照片,

第716集:拓展方案精准制定[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