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723集:校园招聘活动开展[1/2页]

深圳玻璃厂打工记 辜彼得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阳光刚把教学楼的玻璃幕墙照得发亮,刘好仃就站在了A区报告厅门口。他低头看了看鞋,皮鞋擦得锃亮,但脚后跟有点磨——这双鞋是昨天特地从柜子里翻出来的,平时都压在工具箱底下,和几副老花镜、半盒创可贴作伴。
     “刘工,这边!”小林从人群里探出头,手里挥着一叠资料,像举着一面小旗。她身后是刚搭好的展台,蓝白相间的背景板上印着一行字:“寻光者计划——听见光的人,正在被寻找。”
     刘好仃走过去,顺手接过她怀里沉甸甸的宣传册。纸张厚实,封面是一块在晨光中微微泛虹的玻璃,底下印着一行小字:“它去过非洲孩子的教室,也照亮过东京茶室的黄昏。”
     “这图拍得不错。”他翻了翻内页,里面有几张出口产品的实拍照片,还夹着一段实习生手写的感悟:“原来一毫米的透光率变化,能让巴黎画廊的画多出三分情绪。”
     小林笑:“北大那位写《光哲学》的姑娘,昨晚又发来一段新文字,说想现场念给学弟学妹听。”
     刘好仃点点头,正要说话,眼角忽然扫到对面展位——XX照明的红色巨幅海报已经挂得整整齐齐,两名穿着笔挺西装的年轻人正往桌上摆定制U盘和蓝牙音箱,旁边还立着个电子屏,循环播放着“年薪30万起+全球轮岗”的宣传片。
     “哎,他们来得真早。”小李从后头挤过来,手里抱着一摞印有厂徽的帆布袋,“我刚去登记处问了,人家昨天就进场布展,还赞助了今天宣讲会的茶歇。”
     刘好仃没吭声,只把宣传册往展台上一放,弯腰打开带来的箱子,开始往外拿东西:几块切割成不同弧度的玻璃样品,一盒印着“柔光之旅”字样的试用装涂层片,还有十几本手工装订的小册子,封面写着《玻璃会说话》。
     “咱们不比音响大,”他一边摆样品一边说,“但咱们的光,是从沙子里熬出来的,不是P图P出来的。”
     小林噗嗤一笑:“那我待会儿发传单时就说,我们招的不是员工,是‘炼光术学徒?”
     “行啊,”刘好仃抬头看了她一眼,“反正别说是普工就行。”
     展台很快布置妥当。比起隔壁的科技感爆棚,他们的展位显得有点“土”——没有LED灯柱,没有AR互动,连桌子都是学校临时借的旧木桌。可偏偏,陆续有学生停下脚步。
     一个戴眼镜的男生拿起那块弧形玻璃,对着灯光转了转:“这反光……好像真的不太一样。”
     “那是‘呼吸涂层,”刘好仃走过去,“白天吸热,晚上慢慢释放,能让室内温度更稳。去年装在冰岛一所小学,冬天电费省了四成。”
     男生眼睛一亮:“你们还做节能?”
     “我们做的是‘让人舒服的光。”刘好仃笑了笑,“不是最亮的,也不是最贵的,但你待久了,会觉得——嗯,像在家。”
     这话引来几个学生围上来。小李趁机发了两袋小礼品,里面是迷你玻璃镇纸,刻着“柔光不刺眼,人生也一样”。
     不到半小时,展台前已排起小队。刘好仃开始一对一面试,地点就设在展台角落一张折叠桌旁。他没看简历第一眼,而是先问:“你见过最打动你的光,是什么样的?”
     有人说是凌晨图书馆台灯下的影子,有人说是在高原上看日出时雪峰突然亮起来的样子。刘好仃都认真听着,偶尔点头,偶尔记一笔。
     轮到一个穿灰卫衣的女生时,她没说话,先从包里掏出一张草图:一块玻璃被设计成可折叠结构,边缘带有微型传感器,能根据环境自动调节透光率。
     “我在做毕业设计,”她声音不大,“想着能不能让玻璃‘听到人的情绪。”
     刘好仃盯着图纸看了三秒,忽然笑了:“你这想法,跟我们上个月在意大利客户那儿碰上的需求,几乎一模一样。”
     女生一愣:“真的?”
     “他们想要一种能随心情变色的茶几玻璃。”他把图纸轻轻推回去,“你不是在做梦,你是在预演未来。”
     女生的脸红了,接过图纸时手指微微发抖。
     中午时分,北大实习生准时登台。她站在话筒前,没念稿,只讲了一件事:她在车间实习时,亲手参与了一块用于德

第723集:校园招聘活动开展[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