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红旗今年一年过的是跌宕起伏,精彩万分的很。
原以为这次肯定要挂了的事,都做好了豁出去的架势了。
谁能想到。
不但把上面安排的任务完成了一个七七八八,还带领全乡的百姓楞是走出了一条与众不同的致富之路。
虽然没有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大力建立乡镇生产型企业。
但是却使得种植业得到了更细致,更全面,更合理化的发展。在为政府节省了大笔起动资金的同时,达到了更好的效果,而且乡镇财政的收入增添了不少。
还有一点就是乡里企业的数量虽然没有增加,但原有企业的规模却在扩大化,尤其是服装厂,扩展的更迅速,乡里十里八乡的大小媳妇外加大姑娘几乎都在服装厂上班了。
合作社那边的就更不用说了。各坊也都是不停招人。
山里出来做工的人更是多了。
对于郑红旗率先提出了一村一品的新思路,在乡上乃至县上甚至省上都引起的轰动与高度的关注。
而农科院的进驻,又为一村一品的实现注入了梦想成真的动力源泉。
现在,经过努力,乡里的各村子基本上都上了轨道,量身打造选择了自己村子的品牌,联手负责科研的人员,精心打造。
一村一品已初具规模。
别的不说,单看各村,由现在种植架构和品相的调整成长情况来看,今秋的收成就不会差。
郑红旗甚至能看到丰收的前景在前方招手。
因此对乡里的发展充满了信心!
现在,郑红旗最大的爱好就是:骑着自行车满乡里转着,看那一片片的实验田地或者实验山场,以及在里面忙碌不停的一群群人们。
这种景象,自实行分产到户后,曾经除了收忙时,几乎看不到。
但是现在,在他们乡里,每日里,只要在乡间,你就能看到。可谓人气满满。
转到山根绿色生态园的时候,郑红旗碰到了从山上下来的棉棉。
郑红旗双脚叉地,喊了声:“棉棉!”
棉棉抬头就看到了郑红旗,向前快跑了两步:“郑叔。”
郑红旗趴在自行车头上,抬头看看太阳,再看看手腕上的表,吧嗒了一下嘴巴:“中午你爸在家吃饭不?”
棉棉眉开眼笑的邀请郑红旗:“在家吃饭哪,郑叔你中午也过来呗,吃顿便饭!”
郑红旗点头:“嗯,行,中午我在你家蹭一顿。有一段时间没和你爸聊聊了,等会我把这片转完了就去找你们去。”
俩人分了手,棉棉先回到山庄,和姜衡及郑彩云打了个招呼。又跑到小江南那边家里的熟食店,拿了点卤好的肉和蛋,这才回了家。
赵安国和郑红旗是一前一后进的家门。
知道郑红旗爱吃软面,听棉棉说郑红旗中午会过来吃饭,何月香就醒好了面。
几样小吃摆在桌上,赵安国和郑红旗先慢慢吃了起来。
几筷子过后,郑红旗喊到:“棉棉,拿一个干净的杯子过来!”
棉棉应了一声,拿了一个杯子过来。
“郑叔,给你!”
转身刚要走。被郑红旗叫住了:“棉棉,别着急,来,坐下。”
郑红旗倒了一杯茶水,很郑重的递给棉棉:“来,小文、小武没在,你就带他俩受了,叔谢谢你们,帮叔出了那么好的一个主意,可是给大伙办了一件好事。”
棉棉听了这话,死活不接那杯茶:“郑叔,我们也就是那一说,纸上谈兵而已,这一切可都是你自己一点一点干出来的,我们可是无功不受禄!”
赵安国也把郑红旗给挡住了:“棉棉说的对着呢,大家能有今天,全靠你自己努力带领出来的。来,咱喝自己的!刚好,我这还有点事想要问问你。”
拉着郑红旗,要换了个话题。
无奈,郑红旗固执的很。
“不是为一村一品的事,是为了那些因为你的主意能够来这世上一趟的娃娃们,叔敬你!”
听了这话,棉棉给郑红旗的杯子里也续满了水,接过郑红旗的敬着的杯子,放了下来,端起郑红旗的杯子,递到郑红旗手里,这才举起自己的杯子“叔,话好说,事难做,这里面,叔你是这个的”棉棉竖起大手指。
“咱也别敬来敬去的了,没的自己夸自己。我陪叔喝一杯。”
俩人以茶带酒,喝了个见底。
郑红旗这才放过棉棉。
转头同赵安国又聊开了。
从国家大事,到乡里谁家鸡毛蒜皮的小事。忆了苦,思了甜,还顺带展望了一下未来。
第170章 郑红旗升官[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