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读书人,认的就是死理。
     特别是翰林院的这些清流们。
     徐老认的也是死理,余学夔认的也是,他不畏帝王,不懂人情世故,但他知道捐躯为国。
     而翰林院的读书人,显然也都是认死理的。
     只要能为国家做出贡献,只要对天下百姓有好处,他们就算磕个头破血流,也在所不惜。
     所以,经过朱瞻基这么一说,三位大儒的心中就变得有些迫切了起来。
     “太孙殿下,您只管说,要翰林院怎么做吧。”
     “开海之策,我们必定鼎力相助。”
     朱瞻基心中一笑。
     自己是太孙,怕是不好开团了。
     但翰林院都是天下大儒,是一流清贵,由他们开团,再合适不过了。
     所以,朱瞻基的想法,是由他们向朝廷递交开海之策的方略。
     当朱瞻基将这个想法说出来之时,范秋立刻拱手道:“太孙殿下,不用多言,这本就是我们分内之事。”
     “明日朝会,我等会去上朝,向太子爷禀明开海之策的。”
     “今夜,我等便写策论。”
     这就是被人信服的好处。
     因为被他们信服,所以这群清高的大儒们,才会心甘情愿的为自己做事。
     这一点,朱瞻基很清楚。
     他笑了起来:“那就多谢三位学士了。”
     范秋呵呵一笑:“为天下百姓,我等义不容辞。”
     “那太孙殿下,我们现在就开始做准备了。”
     朱瞻基颔首,站起身来:“那我先走了,等你们明日朝会上的好消息。”
     范秋眉头紧皱:“开海之策,事关重大,而且触动了很多人的利益,怕是没那么好拿下。”
     “明日,不一定是好消息。”
     朱瞻基咧嘴一笑:“不管怎样,坚持下去,总有好消息。”
     三位大儒呵呵一笑。
     朱瞻基拱手:“先生们,告辞了。”
     几位大儒,将朱瞻基给送走了之后,便立刻没有闲着,开始拟写草案,阐述要点,说明开海之策的利害与否。
     明日,他们会上朝,将这份策论,递给太子爷或者是皇爷。
     大儒们的文采,自然是非同凡响的。
     所以,他们的草案拟得很快,这份策论很快就写好了。
     但仅仅是这,还不够!
     范秋走出门,立刻将翰林院所有庶吉士,以及编撰,专修,都给聚集了起来。
     “太孙殿下托付我们翰林院一个任务。”
     “开海禁!”
     “明日的朝堂上,只怕不会安宁了,明争暗斗,暗潮汹涌,一切都会朝我们翰林院涌来,届时希望大家能扛住压力,莫要放弃!”
     “我等,一切为了天下。”
     范秋说罢,郑重地朝着诸位庶吉士,以及编撰,专修,大儒们纷纷拱手。
     开海禁?
     这个策略,他们之前就曾经听太孙说过。
     所以,如今内心也是极为赞同的。
     而范秋这么一说,翰林院中,所有人的神色都肃穆了下来。
     他们很清楚,范秋为何这么说。
     开海禁,必然会触动许多人的利益。
     而一旦利益被触动,朝堂上某些人就会化作猛虎,要吞食他们。
     到时候,明争暗斗是免不了的,范秋只怕翰林院众清贵扛不住这汹涌而来的压力。
     “事关国家大事,我等不敢马虎。”
     “开海之策,我等这便写下奏折,联名递交给皇上。”
     “范学

第428章 一切为了天下[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