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四百一十二章 军师的妙计,果然高明![1/2页]

带着真三国无双闯三国 易鹏1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许慈虽然感激士燮的知遇之恩,但是,在自己的前途面前,他是不会感情用事的。
     与他自己的前程,以及今后他许氏家族的命运相比,士燮的这点小恩小惠,就显得有些苍白了。
     都说武将重感情,讲义气,而文臣,则更多的,考虑的是自身的利益。
     这或许是和他们职业的分工不同引起的。
     武将,因为需要带兵打仗,对于一支军队来说,每一个士卒的精神面貌都至关重要。
     因此,优秀的武将,非常注重与麾下的士卒培养感情。
     古代时,一代战神吴起,他处处以身作则,为人表率,和普通士兵吃相同的饭菜,穿一样的衣服,行军时不骑马,不乘车,背负干粮,坚持与士卒一起步行,这样和士卒同甘共苦的将军,才能让士卒们甘心替他效命。
     有这样一则史实,吴起统率魏军攻打中山国时,有一个士兵身上长了毒疮,辗转呻吟,痛苦不堪。吴起巡营时发现后,毫不犹豫地跪下身子,把这位士兵身上毒疮中的脓血一口一口地吸吮出来,解除了他的痛苦。
     对待士兵如此仁厚,这也是为什么吴起所率领的部队,能够百战百胜,罕有敌手的原因吧。
     相比起武将需要和士卒协同作战,才能获得战争的胜利,因而获得战功封赏,文官们就要单打独斗的多了。
     文官们想要获得政绩,获得升迁的机会,靠的,是头脑,是和上级搞好关系,以此获得提携,升迁的机会。
     与武将相比,文官更显的清高孤僻一些。
     许慈已经有心想要投靠易鹏了,但是,在此之前,他还想要亲眼见识一下,易鹏的风采。
     他想要亲自了解一下,这个传闻之中,无所不能的盖世豪杰,是否真的言如其实,本领过人。
     都说道听途说不可信,许慈想要亲眼确定一下易鹏的本事。
     于是,他附在士变的耳边,轻声建议道:“太守大人,如今这易将军携带着皇帝陛下的圣旨而来,如果我们拒绝他们进入,就是违抗圣旨,这样的责任,我们可是担待不起的。”
     大汉朝之所以不理会士燮把持交州,不过是因为它自身内忧外患,全国遍地叛乱,搅得它焦头烂额,因此这才无暇顾及这个偏远的州郡。
     这却并不是说,大汉朝怕了这交州士燮了。
     要知道,当年孙权仅仅率领着十万大军而来,便吓的士燮立即俯首称臣,非常光棍的投靠到了东吴的麾下,成为了东吴手中的马仔。
     如今的大汉朝再怎么奄奄一息,也比仅仅只占据江东六郡的东吴要强大的多了。
     如果东汉王朝存心想要灭了士燮,那也不过是挥一挥手的事情,并不算太难。
     只是因为东汉王朝内忧外困,粮食短缺,为了节约财政,刘宏这才放任交州士燮不管,而把所有的精力放在了对付身边的祸患,如西凉叛军,或是幽州张纯张举的叛乱上。
     此时,东汉皇帝的圣旨,还是很有作用的,起码意义重大。
     如果士变抗旨不遵,把易鹏拒之门外,那么,在大义上,他便明显有亏。
     这样一来,易鹏便可以堂而皇之的,高举起“抗旨不遵、讨伐叛逆”的大旗,名正言顺的讨伐交州了。
     古代的战争,一旦一方占据

第四百一十二章 军师的妙计,果然高明![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