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七十六章 诸权分制(一)[1/2页]

神都锦绣 钟山布衣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第587章 589诸权分制(一)
     冯宝那个连名字还没有来得及起的女儿,于“满月”当日被武皇后收为“义女”,且得封“荣安郡主”,此事一经传出,震惊朝野!
     没有人能够揣测出皇帝、皇后究竟心里想什么,唯一能够确认的是,冯宝自此亦简在帝心。
     “满月”酒宴结束后几日,冯宝去了“洛阳”,以处理“水师衙门”积压事务,期间先是上表“谢恩”,而后就“英烈功德园”一事上书奏请,得皇帝口谕“准”字,方才返回“卫岗乡”。
     就在冯宝离开当日,王福来与护卫禁兵快马加鞭进入“洛阳”。
     “陛下……”王伏胜小心翼翼低声轻唤道。
     李治此时正躺在沙发上小憩,听得此话,随口而问:“何事?”
     “回禀陛下,王福来自‘辽东而返,携有‘安东都护府长史谢侯策书上呈。”
     “哦?”李治顿时睁开眼,坐起身,道:“命其呈上。”
     功夫不大,王福来匆匆进入殿中,行大礼,三呼“万岁”,而后恭呈“策书”。
     说是“策书”,其实类似后世“计划书”,内容很多,也颇为繁杂,尤其是不少地方涉及一些源于后世做法,很难令人一目了然。
     皇帝李治一边看一边时不时暗自思量,几度意欲张口垂询,却不知怎地又忍住了。
     直至御览完毕,方合上“策书”,开金口道:“转呈皇后。”言罢,起身于大殿内负手踱步。
     王伏胜不敢怠慢,将“策书”交给王福来,低声道:“速速呈给娘娘。”然后暗地里瞄了一眼皇帝,心想:“谢侯爷莫不是又给陛下出了难题不成?”
     大唐皇帝陛下李治,自“风疾”发作始,身体状况时好时差,许多政务交由武皇后黜置,如此渐渐有了习惯,遇“不决之事”,会询问皇后。
     今天,谢岩上书《治安东策》,其中很多地方需要李治细致考量,故命王福来转给武皇后,一来是自己需要时间仔细斟酌,二来也是想有个人商量一下。
     “王福来”
     “奴婢在。”
     “谢卿家可有言称‘辽东当驻军几何?”武皇后没有看到“策书”中关于军队的具体兵力,是以边看边问道。
     “回禀娘娘,谢长史确曾言明,三千铁甲,辅以地方军力,足可镇抚‘辽东。”
     “三千?”武皇后意外脱口道出,跟着平复情绪,道:“谢卿家倒是心宽的紧。”
     王福来不敢接话,低首默然。
     “设‘都护府军械库于‘登州,何故?”武皇后再问发问道。
     “禀娘娘,谢长史言,‘辽东起事端,朝廷可自‘登州出兵,命‘水师征讨,奈何‘水师多征战海外,军械耗损巨大,置‘军械库,既可补充‘水师,亦可为他日‘辽东事预备,唯所虑者,‘军械库当朝廷掌控,不可交由‘水师,军队管战,朝廷管‘器械,方可平衡。”
     如今武皇后早已经不是“政坛小白鼠”,相伴帝侧多年,亲理政务时日也不短,对于军中事务,了解也不少,是以立即明白,所谓“平衡”,实则“互制”。
     军队需要精良军械才能将战斗力最大化,同理,再好的军用装备,也需要训练有素的军人使用。将两者分开管理,形成互相制约,是保证军队一切“可控”的必要条件。这一点,当初冯宝提议“水师未来扩军”时,也有过类似表述,不同是,他是以“水师基地”来制约“水师船队”,但究其本质,皆相同也。
     “‘设‘安东学堂,分置‘平壤、‘金城、‘熊津三地,授圣贤要义,王化蛮夷?此举,何故?”武皇后看到这一段,皱起眉头,很有些不满,在她想来,大唐子民,尚未能完成礼仪教化,哪来闲工夫管那蛮夷之地。
     “娘娘”王福来赶紧回道:“谢长史言明,‘安东学堂非‘皇家学堂,不涉算学、格物,乃纯粹‘圣贤大义,唯学子心在大唐者,方可授官、入吏,或入‘皇家学堂进学,此乃蛮夷王化之途,亦为进身之道。”
     对于这番话,武皇后能理解,却也不那么透彻,只是,还想再问,竟不知该从何问起,也就暂放一旁。
     继续阅看“策书”……直至全部看完。
     期间,武皇后数次问询一些事宜,有的得到较为准确答案,有的,

第七十六章 诸权分制(一)[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