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七十九章 李义府来访[1/2页]

神都锦绣 钟山布衣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在过往,冯宝很多时候凭“穿越者”以“上帝视角”俯瞰唐人,总觉得他们知道的太少,思维落后且行事缺乏足够全面的考虑,简而言之,是“比较笨”。
     可在今日,大唐皇帝陛下李治以及几位重臣却展现出睿智思想与行动魄力。
     不懂的,可以问;问不出一个所以然也不要紧,因为,先“试试”,当无妨。
     冯宝心里就纳了闷,他不明白,大唐君臣,何来勇气去“试”?
     试错,那可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出的决定!摸着石头过河,说起来很容易,真做起来,风险极高,过了河,一切好说,要是过不去呢?如果在中途发生变故呢?后果不堪设想。
     从离开“紫薇宫”那一刻起,冯宝就一直在思索……直到,马车晃晃悠悠进入“卫岗乡”,他方才整理出一些头绪。
     对于“安东大都护府”,皇帝要的是长治久安,而且还不能大多消耗国力,在这个大前提下,那一片土地谁主政,如何具体实施,并不是那么特别重要。而谢岩在“策书”里提及的方方面面,不仅看起来能够以最小代价实现皇帝心中所想,同时还“设计”了一套“很不同”的制度,限制了“安东大都督”职权,因此,皇帝李治哪怕有不少地方想不通,也依然支持。
     大唐军方虽在“安东”地界利益不大,但是对设“军械库”一事很有兴趣,问了一些细节后,即不再多言。
     文官集团更是没有反对理由,要知道,“安东大都护府”境内置州府,很多官员将由朝廷任免,那可是一块大肥肉,送到嘴边不吃岂不是太对不起自己了。
     正因为兼顾多方利益,加上冯宝在回答皇帝和宰相们问询时,多用了一些模糊观念糊弄,致使大唐朝廷最终采纳谢岩“策书”内绝大多数内容。
     从表面上来看,是多赢,但冯宝却知道,谢岩在“尝试”。
     如果说“卫岗乡”是在科技,文化和经济层面影响大唐,那么,“安东大都护府”,日后一定会在制度层面发挥特殊的影响力。
     至于说,谢岩的终极目标,冯宝感觉还太遥远,一切慢慢来吧。
     回到府邸,冯宝陪伴妻女两日以作休息,而后前去“卫岗乡”官衙。
     作为“新安黜置副使”,谢岩不在情形下,冯宝必须担负起职责。
     走进“公事房”,热茶堪堪奉上,守卫亲兵入内禀报:“侯爷,李公前来。”
     “哦,速速有请。”冯宝知道亲兵口中“李公”应是李义府,急忙起身言道,且快步迎出。
     “哈哈哈哈,冯侯红光满面,料有喜事也。”李义府一见冯宝走出,大笑言道。
     “何曾有喜事乎?”冯宝完全不懂,至李义府近前行礼道:“小子见过李公。”
     “冯侯得圣眷,妻女得上册封,岂非天大喜事?”
     “陛下恩典。”冯宝笑道:“李公,且请入内叙话。”
     “善!”李义府也不客气,应了一句,迈步进入“公事房”。
     分宾主落座。
     冯宝道:“李公素不喜进官衙,不知今日前来,有何指教?”
     “听闻,谢侯奏疏得陛下应允,不日将昭告天下,老夫有一事不明,故而登门以询。”
     “李公言重了,事有不明,修书一封便是,何故亲来?”
     “事关重大,需慎之。”
     “哦?”冯宝很是诧异,看了一眼李义府,见其非随口一说,便转首对一旁伺候的刘长河道:“退下,门外候着。”
     “李公但请直言。”冯宝目睹刘长河退出房间,方才开口道。
     “‘安东之境,涵昔日三国,今归置‘大都护府,宛若一体,谢侯以‘分制限‘大都督,可谓神来之笔,圣心得安也!然——”李义府话到此处,抬眼看向冯宝,语调略低些道:“然‘安东大都督换做异族可汗,岂非异曲同工乎?”
     “李公说笑了。”冯宝面色丝毫不变,脸上微微带笑,心里却是翻起巨浪,因为他相信,李义府此话绝对不是无的放矢。
     限制肆意妄为,随心所欲的皇权,那是谢岩曾有的想法,也是冯宝认为必须的事。要不然,自家生命安全恐怕都没法保证。但是,在具体做法上,冯宝想不出来,这一次却从谢

第七十九章 李义府来访[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