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96章 三难吐蕃!李恪舌战护国器[1/2页]

大唐躺平王 大唐皇子开局被流放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禄东赞“泣血恳求”的余音,如同冰针扎在每个唐臣心上。
     凝固的空气里弥漫着被冒犯的愤怒。
     赐土豆种薯?
     还要匠人?
     尤其“破敌神器”匠人?!
     这已是赤裸裸索要国之命脉!
     御座上,李世民面沉如水,握金杯的指节泛白。
     帝王目光如冰锥刺向禄东赞,威压让大殿空气凝滞。
     直接拒绝显得小气怕事,答应无异自毁长城!
     他目光扫过群臣:
     长孙无忌皱眉,房玄龄捻须,魏征脸色铁青,武将席程咬金、尉迟恭怒目圆睁,拳头捏得咯咯响。
     最终,落在那放下碎裂葡萄、神色冷峻的儿子身上。
     禄东赞深躬垂首,姿态谦卑如尘,话语却暗藏机锋:“…吐蕃举国永铭天朝恩德,永为大唐西南屏障!”
     这话听着表忠,细品之下,却隐隐透着“若不给,吐蕃为求生或铤而走险”的威胁。
     几个惧战主和的文臣,脸上果然露出犹豫动摇。
     就在窒息僵持时,一个清朗沉稳的声音,如利剑划破凝固:
     “大论为吐蕃子民请命,此情此心,本王感佩!”
     所有目光瞬间聚焦!
     蜀王李恪从容起身,玄色袍服衬得身姿挺拔如松。
     他脸上无怒,反带一丝理解和…惋惜?
     他缓步至殿中央,与禄东赞几步相对,目光平静迎上对方悲悯面具下精光内敛的眼。
     “然则,”李恪话锋陡转,声音沉凝如金石,“国之重器,关乎社稷存亡,万民福祉!
     岂能轻授?
     此非吝啬,实乃责任!”
     禄东赞眼底警惕一闪,欲开口辩解,李恪却不给机会,朗声道:
     “贵使既言吐蕃心慕大唐,诚意求取解民倒悬,其志可嘉!
     然,学习之道,贵在根基扎实!
     若根基未稳便贸然求高深之物,非但不能造福,反易酿大祸!
     此非推诿,实为友邦长远计!”
     他环视大殿,目光扫过思索群臣,定格禄东赞脸上,嘴角勾起掌控弧度:
     “不若这样?
     为证吐蕃学习之诚,显赞普求贤进取之心,贵使若能通过我大唐三项小小考验,证明吐蕃确有接纳善用重器之根基诚意,届时再议,岂不名正言顺?
     父皇与诸位大人,想必也无异议。”
     滴水不漏!
     你不是要学吗?
     先考你诚意基础!
     通不过?
     根基不够,给你好东西是害你!
     禄东赞根本无法拒绝!
     拒绝等于承认刚才全是谎言!
     禄东赞心中警铃狂响!
     这小蜀王,比传闻更难缠!
     众目睽睽,尤其天可汗目光如炬,他只能硬着头皮挤出“欣然”笑容,躬身:“外臣…愿闻其详!”
     李世民紧绷嘴角微松,眼中激赏一闪。
     好个恪儿!
     李恪朗声道:
     “好!
     第一题:穿珠!”
     内侍抬上紫檀托盘,中央一颗龙眼大浑圆明珠,中间竟是九曲十八弯的细密孔道!
     旁置一根柔软彩色丝线。
     “此乃九曲玲珑珠。”李恪指点,“请大论一炷香内,将丝线完好无损穿过此孔!
     考验耐心巧思,格物致知之基,不过分吧?”
     禄东赞瞳孔微缩。
     小心拿起明珠对灯火一看,孔道蜿蜒幽深,光线难透!
     他捻细丝线头,屏息往孔道送。
     丝线进一小段便遇拐弯,死活丝线顺溜过去!
     几次尝试,丝线要么卡死,要么磨得起毛,无法深入。
     额角沁汗,手指微颤。
     殿内死寂,唯计时香静静燃烧,香灰一截截掉落。
     香尽烟灭!
     丝线只在入口徘徊!
     禄东赞脸色发白,放下明珠强笑:“此珠玄妙,外臣…一时未能参透。”
     李恪点头:“无妨。
     第二题:辨马!”
     殿外禁军牵来整整一百匹毛色体型相似的枣红母马!
     又牵来一百匹同样毛色的小马驹!
     母子混杂殿前广场,马嘶阵阵,乱哄哄一片。
     “一百匹母马各带一匹亲生马驹。
     请大论一炷香内,准确无误将每对母子配对!
     考验观察入微,明辨秋毫之能,牧民治世之本,难不倒大论吧?”
     李恪声音带丝揶揄。
     禄东赞头皮发麻!
     他略通相马,硬着头皮走入马群,试图从特征神态分辨。
     有的母马亲昵蹭靠近小马,有的焦躁不安。
     他抓住这点指认几对。
     更多马匹挤乱,小马乱窜,母马反应各异。
     他凭感觉指认,错误百出!
     甲母孩子指给乙母,几匹小马晾在一边

第96章 三难吐蕃!李恪舌战护国器[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