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一年四月,北京城。
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杨嗣昌站在巨大的军事沙盘前,手中细长的竹鞭在沙盘上划出几道清晰的痕迹。沙盘上,大明两京十三省的地形栩栩如生,各处插着不同颜色的小旗——红色代表官军,黑色代表流寇。
34;四正六隅,十面张网。34;杨嗣昌的竹鞭点过河南、陕西、湖广、凤阳四个方向,34;以河南、陕西、湖广、凤阳为39;四正39;,由四位巡抚分剿而专防。34;
竹鞭又移向延绥、山西、直隶、应天、江西、四川六个方位:34;以延绥、山西、直隶、应天、江西、四川为39;六隅39;,由六位巡抚分防而协剿。34;
最后,竹鞭在沙盘中央重重一敲:34;如此,十面张网,步步为营,渐次推进,流寇将无处可逃!34;
兵部大堂内,十余名身着绯袍的高级将领屏息凝神,目光随着杨嗣昌的竹鞭移动。烛火映照下,杨嗣昌消瘦的面容显得格外坚毅,眼角的皱纹里刻满忧思。
34;杨部堂此策甚妙。34;陕西巡抚孙传庭拱手道,34;然各省兵力不均,粮饷短缺,恐难同时发力。34;
杨嗣昌微微颔首:34;正因如此,本官已奏请皇上,加派39;剿饷39;二百八十万两,限期一年征齐。34;他目光扫过在场众人,34;此战关系社稷存亡,望诸公同心戮力,不负圣恩。34;
大堂内众将齐声应诺。只有孙传庭眉头微蹙——加派饷银意味着百姓负担更重,那些已经易子而食的灾民,如何还能榨出钱粮?
会议结束后,杨嗣昌独留孙传庭。两人对坐,侍从奉上清茶。
34;伯雅兄,34;杨嗣昌以孙传庭的字相称,语气缓和了许多,34;陕西情势如何?34;
孙传庭苦笑:34;饿殍遍野,民变四起。下官冒死开仓放粮,已被御史参了一本。34;
杨嗣昌长叹一声:34;我知你难处。然流寇不灭,天下永无宁日。此番十面张网,务必一举功成。34;
34;下官明白。34;孙传庭沉声道,34;只是担心逼得太紧,恐生大变。34;
杨嗣昌目光一凛:34;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张献忠、李自成等寇,必须彻底剿灭!34;
同一时刻,河南鄢陵境内的一处荒废村落。
张献忠一脚踢开半掩的柴门,大踏步走进一间破败的土屋。屋内,李自成正与几位头领围着一张简陋的地图商议。
34;八大王来得正好。34;李自成抬头,古铜色的脸庞上胡须杂乱,唯有一双眼睛炯炯有神,34;探马来报,官军调动频繁,似有大动作。34;
张献忠哈哈一笑,露出满口黄牙:34;怕他个鸟!杨嗣昌那老儿除了会写几篇酸文章,还能有什么能耐?34;他抓起桌上的水囊灌了一大口,34;要我说,趁官军还没集结,咱们直捣凤阳,再挖他朱家的祖坟!34;
屋内几位头领闻言色变。两年前张献忠曾攻破凤阳,焚毁皇陵,导致朝廷震怒,调集重兵围剿,义军损失惨重。
李自成摇头:34;不可。如今灾荒连年,百姓困苦,我们应当稳扎稳打,先建立根基。34;
34;闯将这是怕了?34;张献忠眯起眼睛,34;咱们干的就是掉脑袋的买卖,前怕狼后怕虎的,不如回家抱孩子去!34;
李自成不慌不忙地指向地图:34;据探报,杨嗣昌在陕西、河南、湖广、凤阳四个方向布置重兵,又在周边六省设防,分明是要将我们一网打尽。此时贸然出击,正中其下怀。34;
34;那依你之见?34;张献忠冷笑。
34;分兵。34;李自成手指在地图上划出两条线,34;你率部向东南突围,我向西进入陕西山区。官军兵力分散,其围自解。34;
张献忠拍案而起:34;分兵?你这是要拆伙!34;
屋内气氛骤然紧张。几位头领面面相觑,不敢插话。这两位都是威名赫赫的义军领袖,张献忠性情暴烈,杀人如麻;李自成沉稳多谋,深得人心。
李自成平静地看着张献忠:34;八大王,合则两利,分则两害。但如今官军势大,我们聚在一起,只会被一锅端。34;
张献忠瞪着李自成看了半晌,突然大笑:34;好!就依你!老子去湖广快活,你去陕西吃土!34;说罢转身大步离去,木门被他摔得震天响。
李自成轻叹一声,对众人道:34;速做准备,明日五更,分头突围。34;
......
周德福拄着一根粗树枝当拐杖,拖着沉重的步伐走在尘土飞扬的官道上。身后,李氏牵着周小栓,三人衣衫褴褛,面黄肌瘦,与周围络绎不绝的流民并无二致。
离开盐山县已经半个月了,周德福不知道走了多远,只知道要一直向东南。路上他们靠挖野菜、乞讨为生,偶尔遇到好心人施舍一碗稀粥,就能高兴一整天。
34;当家的,前面好像有个村子。34;李氏虚弱地指着前方。
周德福眯眼望去,远处确实有几间茅屋的轮廓。他舔了舔干裂的嘴唇:34;去看看能不能讨点水喝。34;
三人加快脚步向村子走去。离得近了,周德福突然停下,一把拉住妻儿:34;别过去!
第187章 十面埋伏[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