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团和王团,虽然被称为团,但实际上规模都不大。
一个团仅有八百人,另一个团也不过一千人而已。
更糟糕的是,这两个团的武器装备严重不足,甚至连一半都达不到。
大部分战士手中,仅有边区造的两颗手榴弹,与其说是杀敌,倒不如说是壮胆、
这意味着他们在战斗中几乎没有其他有效的火力支援。
面对这样的困境,这些战士们别无选择,只能依靠在战斗中,用无数的生命牺牲,夺取敌人的武器来武装自己。
然而,更多的机会往往是建立在战友牺牲的基础上。
只有当战友倒下,他们才能捡起战友遗留下来的武器,继续奋勇战斗。
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接过战友的枪,完成战友杀敌报国的遗志。
那真做到了人没枪还在,一枪传几代。
这里,绝对没有调侃的意思,这是悲壮的无奈与现实。
让这样的两个团去保护如此庞大的运输队,无疑是极其危险的。哪怕只是一个中队的鬼子出现,都可能引发一场惨绝人寰的悲剧。
大家心里都很清楚,即使彭团是大团,是主力团,人数多达三千,但他们同样面临着枪械不全的问题。
战士们固然勇敢无畏,但勇敢并不能完全抵消,鬼子在装备上的巨大优势。
这也是为什么在这个时期,八路军的伤亡最为惨重,战斗最为艰苦的根本原因。
国府不给八路军提供足够的武器,边区只能制造一些土手榴弹。
但就连他们自己制造的土制手榴弹,质量也难以保证。这种手榴弹往往有一半不会爆炸,只能当做石头使用。即使爆炸了,也只能炸成两半,杀伤力极其有限。
因此,在这个时期,八路军被人们戏称为“土八路”。
然而,尽管如此,官兵们却都以乐观和骄傲的宣称:“鬼子有子弹,我有天灵盖!”
正是这种无畏的精神,才导致了关家脑那场两万将士围歼五百鬼子的战斗,虽然付出三千多人牺牲的惨重的代价,最终还是让敌人逃脱的战况发生。
乡亲们深知,彭团去阻击敌人,成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几乎可以说是不可能的任务。但为了自己的安全,他们还是义无反顾的去了,他们只能用胸膛去挡住鬼子的子弹,用誓死不退的决心为大家争取更多的时间。
在运输队中,村长和乡长们在乡亲们的队伍里来回穿梭,不停地呼喊着:“乡亲们,咱们的子弟兵。正在为保护我们和小鬼子拼命啊!大家加快脚步啊,离这里越远,咱们的子弟兵就能越快撤出战场,这样就能减少他们的伤亡。时间和距离,对于我们的子弟兵来说,就是他们的命啊!加把劲吧!”
乡亲们听了这话,原本疲惫的身体瞬间多了几分力气,纷纷咬着牙加快了步伐。孩子们也不再哭闹,紧紧拉着大人的手,跟着队伍小跑起来。
突然,前方的侦查员如疾风般飞奔回来,他的脸色苍白,额头上冷汗涔涔,神色异常紧张地向赵团长报告:“赵团长,不好了!前方岔路口发现一小股日军斥候,看他们的样子,恐怕已经发现了咱们的运输队!”
赵团长闻言,心头一紧,他立刻追问:“有多少鬼子?”
侦查员喘着粗气回答道:“大约有鬼子一个分
第182章 发现敌踪[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