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34章 灭秦不易[1/2页]

大秦五百年 轻风千里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写好之后,子婴把竹简卷好让下属捆扎,用封泥固封。
     他专门叮嘱传信的人,让武关的主将和两个副将共同阅览。
     此时,函谷关城墙上,战斗正在激烈进行着。
     十六、十七、十八日三天,是楚军在攻城,今天换成是赵军攻城。
     子婴在处理完公文后,登上城墙督战。
     今天,指挥赵军攻城的武将,旗帜上有个“陈”字。
     子婴估计,很有可能是陈余。
     上次赵军攻城,旗帜上是“李”字,很有可能是李左车。
     赵军的攻城器械虽然比楚军略差一些,但有部分赵军比楚军更悍不畏死,秦军的守城作战也并不轻松。
     在函谷关秦军全力抵抗下,赵军无功而返,留下数千具尸体。
     晚上,赵营。
     赵歇和重要臣子们在帅帐里,大家都颇为郁闷。
     赵歇道:“攻城两日,折损过万人,函谷关还是固若金汤,再这样打下去,就算把赵军全部士兵填上,也拿不下函谷关。”
     丞相张耳道:“楚军折损更多,项羽或许也为此苦恼,不如向他提议,暂停攻城,等北上的李左车、钟离昧消息再做打算。”
     赵歇没有意见,也只好如此了。
     第二天一早,赵歇来到楚营,见到了项羽。
     此时,项羽正郁闷着,连日来的攻城,折损了数万人,却无法撼动函谷关。
     赵歇向项羽提出相关建议。
     范增同意这个建议,项羽虽然咬牙切齿,恨不得立即攻下函谷关,但函谷关久攻不下,最终还是同意暂停攻城。
     十月二十这天,秦军跟往常一样,做好迎战的准备,而楚军却没有来。
     子婴乐于见到这样,时间对他有利。
     ————————
     函谷关以西约一百里处。
     原本由北向南流的黄河,在这里拐了一个弯,改为向东流。
     这里有个渡口,名为风陵渡。
     渡口南岸乃是秦地,渡口北岸乃是原魏国国土。
     巨鹿之战失败、章邯向项羽投降后,秦国很快失去了对武关、函谷关以东,以及黄河对岸的控制权。
     风陵渡以北土地,成为了重新复国后的魏国国土。
     在风陵渡以南不远便是阴晋,几百年前,魏国和秦国曾经爆发过大战,史上称为阴晋之战。
     这天,被调派来这里修筑工事的刑徒们,和部分秦兵一道,跟往常一样劳作着。
     在风陵渡属于秦地这一边,在渡口岸上修筑坚固的墙体,墙体从渡口开始向两边延伸,已经修筑了三千多米长,墙体高度为函谷关七成,每个一段距离都建造一座高度更高的了望塔,既可以观察对岸情况,要是有敌军渡河,还可以居高临下用弓弩射击。
     从墙体五分之四高度以上到墙体顶部,布满了锋利的刺。
     在墙体背后,配备一定数量的投石车,万一有敌军渡河,可以抛投石弹进行打击。
     在墙体前方,是滔滔的黄河水,河水与墙体之间,只有极小位置可让人立足,别说秦军绝对不允许敌军渡河,就算真有敌军能在晚上偷渡过来,在没有云梯之类攻城器械得情况下,那墙体上的刺,根本无法让人攀登上墙。
     这是子婴想出来的杰作,尉缭觉得很好,命人火速实施。
     午时,秦军吹响了号角,忙碌中的刑徒们停下手来,所有秦军都拿起武器,做好战斗准备,在了望塔上的秦兵们,密切注视着风陵渡对岸情况。
     ————————
     风陵渡北岸,数万军队集结在此。
     这支军队,以楚

第34章 灭秦不易[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