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42章 敲定大事[1/2页]

大秦五百年 轻风千里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有些臣子关心大王,说些安慰之言,希望太医能把大王的腿医治好。
     每次朝会,都会有史官及时记录内容。
     这时,史官记录:秦王婴元年十二月十八,秦王婴发明一物,名曰“椅子”,因腿部有疾,屁股坐椅子。
     这只不过是朝会刚开始时的小插曲,随后很快开始议政了。
     丞相尉缭首先出列,把昨天商量好的,从河套地区战略撤退、收缩防线的事情说出来。
     对于云中郡、九原郡,尉缭说成是河套地区,并且解释什么是河套。
     多数人都觉得,用“河套”一词来表示两个郡的地域,甚好。
     这是在昨天就商量确定好的事情,在朝会中由尉缭提议,跟朝臣们讨论,让大家都有发言的机会,各抒己见,说出自身的理由。
     如果要暂时放弃河套、收缩防线,在大家充分讨论下有人说出充足的理由,君主再进行拍板,这是对臣子的尊重。
     尉缭说完后,子婴扫视众臣一遍,开口道:“丞相之提议,众卿觉得如何?”
     王元首先出列道:“禀我王,臣认为,丞相提议甚好。既然守不住,如若不及时撤回旧长城以内,等匈奴兵临河套之地,所有牲畜财物被掠夺一空,超过十万大秦百姓或被杀,或为奴,这是莫大损失,到时悔之晚也。”
     他的发言,部分臣子点头赞同。
     于真出列道:“臣附议!”
     卢德出列道:“臣附议!”
     接着,治粟内史陈烈、奉承张剑、韩谈等人都发言赞同。
     赞同的臣子出列发言后,殿内安静下来。
     子婴道:“众卿可还有异议?”
     御史大夫钟平出列道:“大王,始皇帝命蒙恬北击匈奴,河套之地得来不易。臣认为,不能轻易放弃,目前河套兵力的确不足,所幸十五、十六、十七岁的男丁皆已接受操练,待操练完毕,可派遣一得力上将,率五万以上士卒,北上镇守河套。”
     “臣附议!”
     出列的是曾奎,官职为宗正。
     宗正属于九卿之一,掌管皇帝亲族或外戚勋贵等有关事务。
     中尉邹离出列道:“臣附议。臣愿领兵北上,守卫河套之地。”
     少府郭佟、卫尉丞周允先后出列附议。
     对于尉缭的提议,朝臣中赞同者略多于反对者,只有少数人没有表态。
     反对的人全部出列后,尉缭问钟平道:“敢问御史大夫,楚军在函谷关虎视眈眈,我秦军本就男丁所剩无几,兵员捉襟见肘。就算新兵操练完毕,主要是驰援函谷关,十五六岁男丁还需回家种地,不到万不得已不能征召从军。倘若再分兵北上,若楚军全力猛攻函谷关,又当如何?”
     丞相的说话很有分量,又十分有理,钟平哑口无言了。
     那些反对的人,觉得自身理由不足,也不再出声了。
     邹离道:“丞相所言甚是,是下官考虑不周。”
     偌大的麒麟殿重新安静下来。
     最后,子婴道:“寡人亦赞同丞相之言,既然众卿无异议,就这么定了。”
     战略撤退确定下来后,再商议具体如何撤退。
     有人建议,等开春天气转暖后再撤退。
     尉缭、王元等人建议,敌军若要用兵河套之地,很有可能是在二三月转暖后,需趁着冬天时尽快撤退,并且冬天黄河结冰,过河方便,冒着严寒南下虽然辛苦些,但必须尽快行动。
   

第42章 敲定大事[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