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承乾宫的药味还没散尽,瑶珈就踩着晨露走到了小厨房。青砖地缝里还残留着药渣的褐色痕迹,灶台上的铁锅泛着冷光,几个小太监缩在角落里,头埋得快碰到膝盖。
     “都起来吧。” 瑶珈的声音不高,却让冻得发僵的空气瞬间流动起来。她目光扫过墙上的值日表,刘嫂子的名字被红笔划掉,旁边新添了个陌生的名字 —— 王德胜。
     “王德胜是谁?” 她指着那个名字,指尖在结霜的墙面上留下淡淡的白痕。
     一个矮胖的中年太监连忙跪下:“回贵人,奴才、奴才就是王德胜,昨天刚从御膳房调过来的。” 他的棉鞋沾着泥,显然是连夜赶来的。
     瑶珈没说话,走到食材架前。上面摆着几捆发黄的青菜,鸡蛋壳上带着黑斑,连最基本的五花肉都泛着油哈味。她忽然想起刘嫂子那句 “八阿哥府的周总管给了一百两银子”,心口像被什么堵住了。
     “这些东西是谁采买的?”
     王德胜的头埋得更低了:“是、是原来的采买太监,他、他昨天被内务府带走了……”
     “从今天起,” 瑶珈转身,目光落在那几个瑟瑟发抖的小太监身上,“小厨房的采买、制作、传菜,都要分开来,一人管一样,出了岔子,谁的环节谁担着。” 她从袖中掏出张纸,“这是新的规矩,抄十遍,贴在灶台上。”
     纸上的字迹是刘嬷嬷代写的,密密麻麻列了十三条:采买需两人同行,食材要过银秤;切菜的案板要分荤素,每日用沸水烫三遍;传菜的太监要在廊下候着,不得踏入厨房半步……
     王德胜看着那些规矩,额角的汗珠子滚进衣领:“奴才、奴才记下了。”
     瑶珈却没看他,走到那个烧火的小太监面前。那孩子看起来才十二三岁,手冻得红肿,指甲缝里全是黑泥。她认得他,是刘嫂子儿子的同乡,前几日被春桃从浣衣局带来的。
     “你叫什么名字?”
     “回、回贵人,奴才叫小石头。” 孩子的声音带着哭腔,肩膀抖得像风中的落叶。
     “从今天起,你管添柴烧火,” 瑶珈指着最里面的柴房,“每天的柴火要亲自过目,别让不该有的东西混进来。” 她从腕上褪下只银镯子,塞到小石头手里,“这是赏你的,好好干。”
     银镯子在晨光里闪着光,小石头愣了愣,突然 “扑通” 一声跪下,磕了个响头:“奴才、奴才一定尽心!”
     这举动让其他太监都抬起了头,眼神里藏着惊讶和羡慕。瑶珈知道,对付这些底层奴才,光靠规矩是不够的,还得给点实在的甜头。
     回到正殿,刘嬷嬷正对着账册发愁:“贵人,小厨房的采买银子比储秀宫多三成,可这食材怎么看都不值当……”
     “被克扣了。” 瑶珈打断她,指尖划过 “王德胜” 的名字,“御膳房调来的人,未必是咱们的人。去查他的底细,尤其是和八阿哥府有没有牵扯。”
     她忽然想起张太医的话,钩吻叶需每日添加才能生效。小厨房就像个没有关紧的闸门,只要有人想动手脚,总能找到缝隙。要堵住这缝隙,光靠规矩和银子还不够,得让这里的人真正把心放在承乾宫。
     午时传膳时,瑶珈特意让春桃把小厨房的人都叫到廊下。四菜一汤摆在红漆托盘里,清蒸鲈鱼泛着银光,翡翠豆腐绿得透亮,都是些家常小菜,却比往日精致了许多。
     “王德胜,” 瑶珈夹起块鱼腹肉,“这鱼很新鲜,是今早刚到的?”
     王德胜脸上堆着笑:“回贵人,是奴才天不亮就去鱼市挑的,保证新鲜。”
     “有心了。” 瑶珈点点头,让春桃端来个锦盒,“这是赏你的。”
     锦盒里是两匹湖蓝色的绸缎,在阳光下泛着柔和的光。王德胜的眼睛亮了,接过锦盒时手都在抖:“谢、谢贵人恩典!”
     瑶珈又看向那个切菜的太监:“豆腐切得细,刀工不错。”
     那太监连忙跪下:“能为贵人效力,是奴才的福气。”
     “赏。” 春桃递过个小银锭,“去打壶好酒,暖暖身子。”
     一圈赏下来,小厨

第24章 拉拢小厨房[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