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星泽不了解国内互联网,平时除了查资料,基本不怎么上网,也不关注任何娱乐或新闻,连微博都没有注册。
他以前没听说过星沉科技,但现在知道了以后,才发现它无处不在,他似乎到哪儿都能看到与之相关的东西。
乘电梯时偶然一瞥,电子屏上播放的是星沉科技即将上市的新品;查资料的时候,网页弹出一则广告,是火遍全网的星沉荣光手游。
如果说他看到“星沉”二字内心毫无波澜是假的,无论国内还是国外,各行各业的创始人在给自己的产品命名时往往会取与自己相关的字,星沉也是如此。
所有人都知道“星沉”中的“沉”,是它的创始人谢沉,却鲜有人知另一个“星”字的含义。
沈星泽盯着右下角的弹窗广告,失神了好一会儿,等他反应过来时,已经打开了搜索引擎,十指有点僵硬,颤颤地敲下xiechen几个字母。
互联网时代,即便谢沉很少曝光在媒体与镜头面前,网上关于他的讨论也不在少数。
百科上详尽地介绍他的履历,出生年月、祖籍、学校、星沉科技的发展史。而除了星沉科技外,谢沉身上最受热议的是他的学历。
纵观世界哪个成功的创业者不是名校毕业、海归精英,而谢沉最高学历只有职校,连大学都没上过,成了各大媒体津津乐道的话题。
一个财经博主发的文章,《职校毕业,白手起家,年仅26岁的他凭什么成为互联网巨头?》十足标题党,却有上百万阅读量,可见大众对这种白手起家创业成功的故事有多感兴趣。
沈星泽也点了进去,洋洋洒洒数千字长文,大多是噱头,为了博人眼球,有事实也有编造。明明是篇没多少阅读价值的营销文章,他却看得比SCI论文还认真,一字一字地默读在心中。
手指拖动鼠标滚轮往下滑,一张熟悉又陌生的面孔赫然撞入眼帘。
男人穿着合体剪裁的深色西装,完美地展示了他宽阔的肩膀和颀长的双腿,搭配一条深蓝白金条纹领带,整个人一丝不苟。狭长而锐利的黑眸,坚定地直视镜头,透着一种岁月沉淀下来的稳重从容。
成熟男人与昔日少年的面孔渐渐合拢,形成他熟悉的模样,似乎还是那个总是含笑看他,温柔缱绻,小心翼翼地讨他欢心的少年。
不知不觉中沈星泽已经抬手轻轻抚了抚屏幕上的面孔,回国后见了那么多次,可他从没有这么细细地看过他。
这一刻,终于可以认认真真地将他如今的模样刻进心里。以前谢沉总说他长得真好看,可他不知道他自己也很好看。
每一道眼神,每一寸目光,他都深深地刻在心里。
这篇长文虽然有些杜撰成分,但已足够让沈星泽对七年后的谢沉有了一个大概的认识,也是直到现在他才知道原来谢沉没有上大学。
他放弃了他们之间的感情换取谢沉的自由,从没怀疑过父母当年的承诺,他们也有这个能力办得到。
他出狱了,为什么没有上大学?
他每天给谢沉补课,最了解他的水平,即便考不上他们当初约定的清华,普通“211”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不过,如今他事业有成,上不上大学又有什么关系。他这么安慰自己。
他陷在自己的思绪中,连母亲敲门进来都没发现。
林敏华就站在他身后,将他的电脑屏幕看得一清二楚。
这就是这七年以来,他们不让沈星泽回国的原因。
一旦回国,一切都无法避免。因此他们宁愿折腾自己,每年飞两趟纽约,也不让他回来,好在他也没有主动提过要回国。
如果不是他父亲突然生病,她不会同意他回来,让他一辈子待在美国。
没有什么是时间改变不了的,如有,那只是因为时间还不够长。七年时间斩不断,那就十年、二十年、乃至一辈子,总会有那一天。
林敏华开始思考,他们全家移民美国的可行性,他父亲身份敏感,手续复杂了些,但不是毫无办法,再者那边的医疗水平更好,只当去养病了。
林敏华当作没看见,轻咳了两声,出声道:“回家吧,今晚我在这儿陪你爸。”
沈星泽吓了一跳,有些措不及防,掩饰般“啪”地合上电脑,像在看什么见不得人的东西。
“回去吧,好好休息,在这儿睡不好。”
“嗯。”沈星泽点点头,简单收拾了下东西,准备回家。
离开医院时已经是傍晚,昏暗的天色从四周笼罩而来。中秋已过,月亮又圆了一回,夜间的风已掺了微微凉意。
沈星泽在路灯拦了一辆出租车,报上家里的地址。
此时已经过了高峰期,一路上都没有堵车,半个小时就到了沈家所在的别墅区。沈星泽没让师傅开进去,自己下了车。
他不紧不慢地走在人行道上,不知怎的忽然想起谢沉第一次送他回来的场景,记忆有些久远了,那是他们刚认识的时候。
那天下暴雨,学校里已经没人了,只剩他一个人。他没有伞,等了很久雨都没停,等到最后低血糖又犯了,差点晕倒在教室。就在这时,谢沉从天而降,给了他一颗糖,带他回家,让他吃上温热的饭菜。
后来,他们成了朋友、成了爱人,谢沉经常骑摩托车载他回来,不敢送到家门口,也不敢走主路,而是从另一条辅路绕一圈才到他家附近。
在临别时,总要他亲一下才肯放他走。
前面就是分叉口,鬼使神差的,沈星泽左拐走了那条辅路。
他走得很慢、很慢,仿佛是为了寻找
第 70 章 第70章[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