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盈年轻,腿脚也利索,再加上徐光启本就在詹事府衙门坐班,两人很快便一起来到了乾清宫书房。
徐光启长相上并没有什么桀骜不驯的特征,也没什么经常瞪着双眼两腮紧绷的相貌,相反格外的亲近,眉目低垂,身形也不肥胖,显得干练。
“徐光启,朕听说,你是李贽先生的徒孙?”
朱由校右手轻轻在桌面上叩着,开口问道。
徐光启心中一惊。
当门房告诉他皇上派遣太监来找他的时候,他就觉得有些不对劲了。
当官多少年了,向来都只是官场小透明,就连自己请辞的题本皇上都不回复,按照规矩来说,自己再请辞个一两次,什么时候司礼监批了就能直接走了。
偏偏这时候,皇上让他过去!
“臣乃是座师焦?先生的弟子,焦?先生曾拜在李贽先生门下。”
思来想去一会,徐光启还是打算直接挑明。
这些事是藏不住的,自己那位座师和李贽的交流实在太过于频繁了,只要一打听就会暴露出来。
“嗯……”
朱由校点了点头,很快又问道:
“听说爱卿在天津钻研农务,可有什么进展?”
徐光启原本因为紧张而绷直了的脊背,在听到这一句话后便稍有松弛。
无他,熟门熟路。
“陛下,臣观两河南北,长江上下耕种农种皆有……”
在接下来的一刻钟甚至将近半个时辰当中,朱由校又耐心地听讲了一节农业课。
其实徐光启的农务研究倒没有那么神奇,更别说什么杂交水稻杂交小麦的地步了,他的研究只停留在什么东西能吃,什么东西怎么耕种更合适。
明朝大片土地上种植的粮食,还都是按照祖上一辈一辈传承下来的耕种方式,背后是什么原因什么道理,无人知晓,而徐光启,所做的便是这一件事,以及优质选种。
朱由校听得津津有味,直到感觉徐光启嗓音都有些沙哑了,这才伸手示意止住。
“爱卿对农务研究斐然,朕本以为耕种乃是小事,现在看来,是朕管中窥豹了。”
徐光启这才意识到自己有些失态,连忙拱手低头:“陛下心怀万邦,自然难以顾及。”
“这样,爱卿接着钻研农务,天津那边的不要放下,不过在京城边上也可以再开辟些农田,由内帑购置,二百亩够吗?”
“够了,够了,陛下,再多土地臣也难以照料,陛下只管给这二百亩农田,其余水利农具臣自己打造!”
徐光启兴高采烈,唾沫星子都喷出来了一些。
老头本就是一个愤青,在崇祯末年时候,清军已成倾覆之势,徐光启还要上书请练新军,还要买大炮轰蛮子,可以说是硬气得很,爱国之心鲜红炽烈。
而现在,本就是自己熟知的农务领域,再加上皇上愿意委以重任,徐光启自然二话不说,直接应了下来。
“一应开支都由内帑拨款,爱卿不要忧虑此事,朕还有些私房,够爱卿做些事情了。”
“臣谢陛下恩德!”
“爱卿,农人大多未识开蒙,此去若遇见何事阻碍,动之以理晓之以情为先,但是情理都没用的话,爱卿也不要顾忌,锦衣卫可支出一个千户,着爱卿使用。”
朱由校想了想,先拨给徐光启一支暴力机构。
&n
第24章 徐光启[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