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01章 暴风雨(1)[1/2页]

宋末逆行 梓州路转运使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十二月初,辽国各地的军队,从榆关,经辽西走廊进入驼门,也就是现在的东北延吉图们江那里。
      大军准备从南向北,收复黄龙府以及宁江州,再向东覆灭完颜部。
      至于为何从这条线集结,还不是因为东北路统军司的军镇已经全部丢失,仅剩一个主要据点长春州。
      十万大军的补给要越过茫茫大草原,所需要的民夫和驮马,那可就是个天文数字,实在难以为继。
      而从长春州出发西进讨伐完颜部,周围的城池要塞,全部都被女真掠夺干净了,届时过去是打仗还是救济灾民都说不定!
      而从辽西走廊这条线经过,补给线就完全没有问题。
      东京道的富庶城池都在南方,包括五京之一的东京辽阳府,都可以作为补给站,其主要户口都在南边,供给十万大军几月所需还是能做到。
      这里不得不提到一点,金史以及辽史都记载此役,天祚帝亲征,号称七十万伐金,此数目过于夸大。
      辽国的总兵力,北宋名臣夏竦曾推测过,根据景德元年辽以倾国之师南下时,不过二十万,估算辽国全部兵力大约在二十万以上,三十万以下。
      而南宋李攸编撰的《宋朝事实》卷二●《经略幽燕》中,根据辽朝末年的资料,推测辽国全部兵力未必有三十万!
      至于辽史与金史为何这样写,大概是因为这两本史书都是快到元朝末年动乱之时才开始修撰。
      三本史书一共就花了两年半,和史记十四年、新唐书十七年,资治通鉴十九年一对比,就知道这三本史书的编写品质如何。
      这就导致现在的列传中,还有许多应该提到的著名人物,都没有单独立传,比如北宋高俅,辽国萧兀纳等。
      这也是现代辽、金、西夏考古比较困难的原因。
      耶律延禧此时有些意气风发,骑在马背上,看着大军开拔,心中豪气顿时直冲云霄,若不是文化有限,非得作上一首好诗,来表达此时的豪情壮志!
      十万大军,已经是辽国目前在不让国内出现大的动荡情况下,能够调动的极限。剩下的兵力还要防备北宋和西夏。
      两个国家对辽国的一些膏腴之地很是渴望,西夏想要拿到河套剩下的地盘,天德军、云内州、东胜州。
      而大宋则是想要拿回幽燕之地,这块从北宋开国之始,就一直觊觎的地土,从未打消过这个念头。
      而这几块地,正是大辽的核心地域,尤其是幽燕之地!那里生存着辽国一半以上的人口,提供了八成左右的财政收入。
      大辽整体上防备北宋较多,不仅因为两国漫长的国境线,还因为那根植在宋人心中从未熄灭的汉唐雄风!
      三国之间,互有攻伐,持续了近百年,总体上来说,形势比较稳定。
      但到了现在这个时间点,三国中唯一有进攻能力的,就只有北宋!
      不因为别的,因为北宋巨有钱,人口也多。就算是将辽夏两国绑在一起,纸面上的数据也只有北宋的四分之一!
      就算现在北宋十万人正在攻打西夏,但辽宋边境上的兵力可是一点没少!
      突然间想到北宋,耶律延禧心中有些郁闷,自己抠抠搜搜拉出十万人,结果枢密院报上来只能打三个月。
      而南面的宋朝,十万人打西夏,这都打了快一年了,看上去毫不吃力,自己介入调停,宋人也没有松口,反而在边境增

第101章 暴风雨(1)[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