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68,谏逐客令[1/2页]

中华世纪谈 笑谈正说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公元前241年——前236年五国伐秦,败于蕞。秦始皇亲政,杀??保?粽约В?章啦晃ぁG厥蓟氏轮鹂土睿?钏冠芍?
      不过,虽然秦国中了“疲秦计”不能发动大规模的、长时间的战争,但局部战争一直不断。
      公元前245年,秦军攻占魏国的卷城(河南新乡原阳县),“斩首三万”。
      公元前244年,蒙骜出马伐韩,“取十二城”。
      公元前243年,蒙骜再次出马伐魏,攻占两城。
      公元前242年,秦国听说魏王和信陵君死了,对魏国再无顾忌。蒙骜率军伐魏,连下魏国酸枣(河南新乡延津县西南)、雍丘(河南开封杞县)、山阳(河南焦作)等三十城。
      此战过后,中原几乎被秦军洞穿。魏韩被隔开。燕赵魏和韩楚只能通过齐国沟通。而齐国早已归附了秦国。
      诸侯开始惶恐起来,预料到秦国分割包围之后就要各个击破。
      魏国立即去找赵国结盟。
      赵国这些年实力恢复很快。当年的娃娃兵已经迅速成长起来。“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的李牧在廉颇之后挑起大梁,连败燕国和匈奴。李牧在镇守北部边疆时,曾“大破杀匈奴十余万骑”,令匈奴不敢再靠近赵国边城。
      但是赵国实力恢复再快也不是秦国的对手。
      魏国又去拉楚国入伙。
      楚国丧失了大片国土,东迁吴国旧地。在那里,楚国吞并了邻国鲁国。虽然吞并鲁国远不能抵消楚国的损失,但实力还是有所回升。
      魏赵楚韩达成合作联盟,决定组织联军反击秦国。诸侯商定以楚国的春申君为纵约长,以赵国大将庞暖为帅,集合五国的力量讨伐秦国。
      春申君叫黄歇,是楚国的宰相,也是战国四君子之一。
      庞暖是赵国大将,据说是庞涓的曾孙。前不久,庞暖率军伐燕,连下燕国五城。
      五国联军的成员,魏赵楚韩是明确的,第五国没有一致的说法,有说卫国的,有说燕国的。
      燕国不太可能参加联军。秦国对他暂时没有威胁。并且为了跟秦国连横伐赵,燕国前不久把太子丹送入秦国为质,与秦国结盟。不过,燕国被庞暖击败,出于求和的目的答应跟赵国结盟也不是不可能。
      齐国没有参加联军。齐国在五国伐齐之后不再信任中原诸侯,在秦国的拉拢下与秦国连横。
      公元前241年,黄歇和庞暖率领合纵联军杀向秦国。
      因为中原诸侯已经被秦军隔开,不便集结队伍。黄歇和庞暖各领一路联军杀向秦国。两军约定在函谷关后面集会。
      以往合纵伐秦都是在魏韩集合,然后沿黄河西进,攻打函谷关。函谷关地势险要并且有重兵把守。联军虽然人数众多也难以攻克。
      秦军隔开诸侯以后,合纵联军无法集结在一起,只能分兵西进。这样一来反倒可以避开函谷关,达到奇袭的效果。
      两路联军绕过函谷关杀入秦国腹地。秦军被打了一个措手不及,不得不收缩防守向都城咸阳撤退。
      不过,联军分路进兵也给了秦国各个击破的机会。吕不韦不理庞暖,集中兵力迎战黄歇。黄歇杀到蕞地(陕西临潼北)遭遇秦军。吕不韦率军发动夜袭,一举击败楚军。庞暖那路联军已经打到咸阳边了,听说楚军败了不肯再前进。庞暖只得率军而回。合纵伐秦再次无果而终。
      诸侯屡次合纵伐秦不能成功,主要原因就是诸侯心不齐。诸侯虽然明白秦国是他们共同的敌人,但各有各的私心,不能拧成一股绳一致对外。
      秦军随即出关报复,攻占了卫国。卫国国君逃进魏国境内。
      秦军进而攻克魏国的朝歌,杀入赵国境内。但是很不走运,大

68,谏逐客令[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