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123,明章之治[2/2页]

中华世纪谈 笑谈正说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sp;  汉章帝也是一个稀里糊涂的人,让窦皇后屡屡得逞。
      汉和帝从小被窦皇后一手带大,一直以为窦皇后是她的亲娘。
      汉章帝死后,汉和帝即位。窦皇后也升格成窦太后。因为汉和帝当时只有10岁,由窦太后临朝听政。
      窦太后当权大力提拔娘家人,任命哥哥窦宪为虎贲中郎将兼侍中,负责朝廷的日常工作。她的几个弟弟也都担任朝廷要职。
      虎贲中郎将是中央禁卫军司令,职位显要,掌握着军权。侍中是个加衔,意为随侍禁中,也就是能够随便出入后宫。
      古代皇宫一般是前朝后寝,前宫是皇帝办公区,后宫是皇帝的生活区。朝臣可以进前宫,觐见皇上开朝会,不能进入后宫。因为后宫有皇帝的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男人随便出入,没准会给皇上戴绿帽。所以后宫也叫禁中。
      但是有侍中加衔的大臣可以出入禁中,随时见到皇帝。在东汉时期,侍中在禁中还有办公地点,便于皇帝随叫随到。皇帝有什么事要商量或者有什么事要交代就把侍中叫过来。侍中相当于宫中值班的丞相,或者叫政治秘书、智囊、顾问。
      群臣除了朝会平时见不到皇帝。但侍中可以随时见到皇帝。侍中没有实权,但是能够和皇帝过上话也就能影响到皇帝,所以无形中拥有比丞相更高的权力。
      东汉为了防止王莽篡汉的事情再次发生,限制外戚当权。但是汉章帝上台后坏了这条规矩,开始提拔外戚。他提拔窦宪为侍中。窦宪有皇后做后台,在朝中成了炙手可热的人物。不过汉章帝是明君又比较勤政,窦宪受宠但还不至于专权。
      窦宪做人不懂得低调。他连公主的田园都敢强买强卖,张狂得不得了。汉章帝因此疏远他。
      后来又发生了一件怪事,有人“拔刀惊上”。汉章帝晚上去窦皇后那里,路上撞上一人。此人拔刀吓退汉章帝和他随从,夺路而逃。有说法此人是窦宪的女婿郭举,在侍中办公室工作。他趁夜来和相好的后宫嫔妃私通,不想被汉章帝意外撞上。
      汉章帝虽然没看清此人长相,但看出他穿着官服,知道是侍中办公室的人。他虽然最终也没查出是谁,但还是把侍中都迁出后宫。
      此后侍中不能再随意出入后宫,中常侍逐渐代替了侍中的工作。这为之后宦官专权埋下了伏笔。
      汉章帝死后,窦太后成为幕后老板。窦宪也随之崛起。窦太后凡事问窦宪,窦宪就成了朝中的实权派。别看窦宪官不大,但连丞相都得唯窦宪的马首是瞻。窦宪的尾巴又开始翘起来。
      窦太后基本上是按着汉章帝的路子走。她按照汉章帝生前的意思取消了盐铁专卖。
      第二年,南匈奴上书朝廷毛遂自荐去打北匈奴。南匈奴说北匈奴那边又闹饥荒又闹内乱,正是灭掉他们的好机会。他们愿意跟汉军一起出兵讨伐北匈奴。
      窦太后让群臣讨论要不要打。武将说打。文臣说不打。说不打也有不打的道理,让南匈奴灭了北匈奴,完事了南匈奴一定会要求迁回匈奴故土,那么之前的故事不又重演了吗。还不如就让南匈奴做咱们的看门狗,把北匈奴隔开也就完了。
      大家意见不统一,这事就先放下了。
      窦太后在汉章帝葬礼上认识了一个刘姓侯爷,对他非常欣赏,连续几次召见他谈论国事,越聊越近乎。据说近到零距离。
      窦宪担心有人抢了他的风头、分了他的权力,派人刺杀了侯爷。
      窦太后亲自督办此案,令有关部门限期破案。下面不敢怠慢,严加追查,追来追去追到窦宪的头上。
      太后得知是窦宪做的好事又惊又怒,下令将窦宪捉拿归案。
      窦宪吓坏了,担心太后一怒之下杀了他,上书太后请求戴罪立功去打北匈奴。我宁愿死在战场上也不愿死在法场上。
      窦太后也并不想真就杀了自己的亲哥哥,就坡下驴让窦宪和南匈奴一起去打北匈奴。

123,明章之治[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