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县通过“方田”重新核定田租,地多多交,地少少交,没地不交。结果查出“无租之地者”一百多户,补交田租八十万。400户“无地之租者”免除了田租。流民得以返回家乡。
宋神宗时期在中原五路,也就是五个省,进行“方田”,重新核查土地二百多万顷,占全国总耕地数的一半。但因为阻力巨大,“方田”半途而废,没有继续进行下去。
这个阻力不仅来自富户,也来自普通农民。
富户反对“方田”好理解。偷逃赋税不可能了,他们当然不会高兴。普通农民应该是“方田均税”的受益者,怎么也对这项政策不满呢?
这主要是基层官吏的“功劳”。
地方官吏在“方田”的时候抠得很细,把以前不用交税的荒地、盐碱地、坟地等都列入纳税范围,把贫瘠的土地当做肥沃的土地提高纳税额,并且把农民房前屋后种植的桑树、枣树等都视为农民的财产让农民交纳财产税。农民发现“均税”之后税额反倒增加了。农民当然不满,以各种方式表达他们的不满。有些农民在听说政府要来“方田”了,赶紧把树都砍了。
“方田均税法”因为受到各方阻力进展缓慢。
“免役法”也是如此。王安石的本意是想让农民安心生产,免受劳役干扰。大家凑个钱,由政府出面雇人服役。有钱人多掏点钱,没钱人少掏点钱,没有服役任务的人不掏钱。但是地方官吏在执行过程中胡作为,让普通农户按富户标准交钱,让原本不必服役的也掏钱“助役”,这就不公平了。邻近京城的农民集体上访,堵了王安石的家门。这事惊动了宋神宗。宋神宗专门为此事下旨规范助役的执行标准。
地方官吏大多来自富户或者官宦人家,对王安石变法有强烈的抵触情绪,故意把王安石的好经给念歪了,让变法进行不下去。
范仲淹的女婿贾蕃是某地的地方官。范仲淹那时早已不在人世。贾蕃为了阻挠变法的实行,想方设法挑动农民闹事。围堵王安石家门一事就是他在背后捣的鬼。
朝中大臣反对变法一是因为他们认为祖宗之法不可变,二是认为政府不应该过多参与商业领域的事,使国家财政商业化。
宋神宗发现朝野对王安石变法都激烈反对,慢慢由支持到动摇。王安石失去了宋神宗的支持也就难以把变法继续推行下去。
外一章 王安石变法与DXP改革[2/2页]